聚焦高目标 服务新发展
◎徐报融媒记者 樊海涛
12月23日,市科学技术协会第八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市科协第八届委员会,明确了新的重点工作任务。今后五年,全市科协工作将着力强化政治引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大力实施凝心聚力、强能聚智、科普惠民、智库助力、强基固本“五大工程”,不断提升履行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四服务”能力水平,在推进“五个徐州”建设,奋力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主动作为、担当有为。
坚持政治性时代性,凝心聚力为科技人才服务。以鲜明的时代性强化政治引领,不断提升科技工作者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政策理论水平,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新发展的开拓者。以鲜明的时代性持续优化服务。放大淮海科技奖奖项品牌效应,注重发挥科技奖励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实现科技成果共享、交流、展示等方面的平台载体作用。做好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创新争先奖、中国青年科技奖等推荐工作,扩大人才优势。
坚持系统性持续性,凝心聚力为高质量发展服务。深入实施学会能力提升计划,打造5家一流学会、8-10家创新特色学会,使其在全省及淮海经济区影响力明显上升,在科技界的代表性和影响力明显提高。大力推进海智计划工作,提升海智基地、海外人才离岸基地的服务效能。开展海外技术项目和企业需求征集,邀请海外专家来徐进行路演推介活动。积极疏通国际民间学术交流渠道,多方位促进学术繁荣与创新,培育5-8个学术会议品牌,创新特色学会有特色学术活动。全力做好中国科协“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各项工作,进一步提升服务创新发展的能力。开展助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活动,加强会企合作,搭建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建立50个科技服务站、选派100名首席专家,成为我市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
坚持普惠性多样性,凝心聚力为全民科学素质提升服务。打造多样性的科普设施。积极推动市级综合性科技馆建设,鼓励县(市)区利用社会资源建设特色科技馆。建设一批规模适度、功能互补、布局合理的社区(村)专题科普场馆,充分发挥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作用,指导各中小学校建立校园特色科普活动室(工作室),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各类专业科普场馆和产品体验中心。实施多样性的资源供给。搭建常态化优质科普资源交流发布平台,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科普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和传播,差异化打造科普研发和创作活动品牌。推动建立省市之间、部门之间、城市之间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统筹协作机制,把更多更好的科普资源覆盖到基层。强化多样性的重点教育。通过科学教育综合示范学校创建、STEM试点项目创建和科技创新标兵评选、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评选等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实施乡村振兴农民科学素质行动,组织参加全国农民网络知识竞赛,强化“科普中国”在农村落地应用。深入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推动提升社区居民科学素质。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在各类群体中位居前列。推进多样性的机制建设。健全科学素质纲要推进机制,逐步建立完善应急科普服务支撑体系。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建立覆盖全市城乡的科技志愿者和“科普中国”信息员队伍等。
坚持创新性实效性,凝心聚力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服务。重组市专家咨询服务团,建立一支素质一流、专业合理的专家人才队伍;组建我市科技专家人才库,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坚持把第三方评估作为科技智库建设的重点,积极争取中国科协、省科协工作资源,积累更多国家级第三方评估工作经验。加强淮海经济区地市科协智库沟通联络,围绕区域发展热点难点开展联合课题研究等活动。
坚持基础性改革性,凝心聚力抓好科协自身建设。不断强化思想政治建设。全市科协系统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用新思想统领科协工作,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强机关党建工作,增强政治动员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中央和省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在科协系统落细落实。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深入实施“党建强会”计划,推进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大兴“五种风气”,广泛发动党员干部和科技工作者主动担当作为、争创一流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