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这张『民生答卷』,画满了孩子们的笑脸

2021-12-25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薛鹏
2021-12-25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徐报融媒记者 吴悠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目前,我市共有未成年人250万人,约占户籍人口的24%。让孩子们在新时代更加全面、健康成长,既是家长和学校的责任,更是全社会面临的共同课题。

从《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的出台,全市上下从制度到行动,形成工作合力,交出了一张张优异“答卷”,画满了孩子们的笑脸,呵护着全市少年儿童茁壮成长。

■构建关爱保护网络

确保兜底救助“不落一人”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安宁幸福,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今年在全省率先成立市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市)区同步完成建立,实现了全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机构全覆盖。

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实施方案》,市民政局联合市公安局等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强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工作的补充实施方案》,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徐州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一系列文件的出台、印发,为做好全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提供了遵循。

与此同时,我市进一步夯实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基础,在全省率先把“为特殊困难儿童群体提供政府购买服务人均支出”纳入2021年市对县高质量考核指标,重点鼓励专业儿童社会组织购买儿童“关爱之家”运营、困境儿童排查保障及意外伤害和监护险等服务。

截至目前,全市建成省级儿童“关爱之家”76个,为周边1万余名儿童开展学业辅导、安全教育、法制宣传、亲情帮扶等关爱保护活动8000余场次;全市168个镇(街)设立了儿童督导员,2753个村(居)配备了儿童主任,构建了市县乡村四级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网络,确保兜底救助“不落一人”。

■拓展延伸关爱触角

构筑未成年人成长的“幸福家园”

今年4月,市民政局联合市政务办在“12345”政府服务热线增设的儿童救助保护热线开通,24小时接受儿童救助保护相关政策法规咨询、儿童生活困难求助等,目前已及时受理、处置未成年人保护方面的诉求1678件。

这是我市拓展延伸关爱触角,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各地各部门各司其职,同向发力,进一步优化未成年人关爱服务体系,构筑未成年人成长的“幸福家园”。

作为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的牵头部门,市民政局会同各成员单位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精准排查,新增保障儿童4734人;健全特殊困难儿童医疗救助体系,将所有困境儿童全部列入重点救助对象;完善助学保障,对年满18周岁后仍在全日制大中专以上学校就读的孤儿进行资助,提升未成年人服务保障水平。

各成员单位担当作为,齐抓共管,充分发挥联动效应。团市委在中小学开设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法治公开课”24场次;司法部门利用“12348”法律服务、彭城和事佬、驻派出所人民调解室等平台,依法调处未成年人矛盾纠纷,援助率达100%;市妇联开展“把爱带回家”等困境儿童关爱活动1000余场次;市委政法委、市教育局、市公安局联合开展“护校安园”专项行动……未成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得到进一步优化和延伸。

■履职尽责真抓实干

共同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链条长,是体现民生温度的重要工作。今年,市民政局承担市政协儿童类提案5项,内容主要涵盖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困境儿童分类保障、普惠儿童福利制度建设等,市民政局高度重视,通过提案高质量办理促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不断提升社会各界满意度。

下一步,市民政局将充分履行兜底保障职责,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和困境儿童保障制度,依托未成年人保护机构和儿童福利机构,对符合条件的未成年人做好临时监护、长期监护工作,履行好兜底责任。

进一步提升保护服务能力,继续推进儿童福利机构、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和儿童“关爱之家”建设,推动市县两级设置独立的未成年人保护机构。“十四五”期间,市级将建有独立的未成年人保护机构和区域性儿童福利机构,县(市)区建有独立的未成年人保护机构,乡镇(街道)建有省定标准的儿童“关爱之家”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村(居)建有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点。

“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事关家庭幸福、国家昌盛、民族未来。”市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吴彬表示,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市民政局将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履职尽责、真抓实干,与相关部门一道,共同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