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管理实现“全市一张网”
|
◎徐报融媒记者 陆铭
12月14日,市城市管理局在徐州报业传媒大厦举行新闻发布会,向社会通报我市智慧停车系统建设及“徐州市停车”APP推广运行的有关情况。
停车泊位基本做到应接尽接
据了解,为缓解我市机动车停车泊位供应不足、区域性供应不平衡带来的停车难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公共停车设施建设与发展,由市城管局牵头,市交通控股集团具体实施,建立了具有徐州特色的“全市一张网”智慧停车管理模式。
目前,智慧停车指挥中心建成正式启用,智慧停车系统接入前移,全市智慧停车平台接入了已备案的路外公共停车场348家,主要覆盖主城区鼓楼、云龙及泉山,泊位数达11万个,基本做到应接尽接。公共停车场建设项目稳步推进。收费管理的5600个道路停车泊位也已完成100%信息化接入,其中1800个泊位完成智能化改造。
此外,创新利用闲置空间、地下空间打造的彭园东门、云龙科技广场以及云苑路小学地下停车场建设及高铁东站东西地下停车场智慧化改造已全部完工,下一步将重点推动九龙湖小学、辛山公园、展览馆、急救医疗中心、快哉亭公园地下停车场和绿地西立体停车楼建设。
三大创新功能缓解停车难
按照“引入管理、引入经验、引进技术,做大做强徐州特色” 要求,2019年12月,市交控集团成立全资子公司徐州市停车科技有限公司,负责智慧停车系统建设开发、资源整合以及指挥大厅建设等工作。该公司以“便民、惠民、利民”为宗旨,整合市区停车泊位资源,搭建城市级静态交通公众服务平台,形成集监管、运营、引导、结算、分析、查询、发布于一体的“全市一张网”智慧停车平台系统。力求最大程度缓解“信息孤岛”“停车难”问题,让老百姓拥有更加便利的停车体验。
智慧停车平台有三大创新功能。业务创新,搭建徐州市停车运营管理平台,开发“徐州市停车”APP,推动平台与城市公安、交通管理系统等有机衔接,充分挖掘全社会停车资源,依托物联网技术以及数据分析功能推进停车资源共享,在部分停车场试点反向寻车功能,提高停车泊位利用效率;流程创新,创新徐州市停车管理缴费流程,围绕“互联网+停车”创新思路,推进政府监管,推广路内、路外停车泊位收费电子化,企业经营及停车收费方式改革,由目前人工现金收费过渡到电子收费;技术创新,应用先进的视频识别、地磁感应等物联网技术,结合运营管理平台和停车APP,形成一套集收费、监管、发布等功能于一体的全视频无人值守道路停车收费管理系统,为停车费用追缴提供举证条件,避免收费工作中“跑冒滴漏”现象,降低道路泊位运营成本,使停车场的综合管理得到全面提升。
一个平台盘活停车资源
智慧停车项目有利于缓解主城区停车难、停车乱等问题,在市城管局组织和监管下,打造了国内首个一个平台采集、一个平台处理、一个平台发布的城市级智慧停车系统,打造了路内路外停车资源一张网的新局面,有利于盘活主城区停车泊位的利用率和周转率,缓解停车难、乱停放、停车纠纷和因停车导致的交通拥堵问题,有效提升停车秩序管理与使用效率,有效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和城市停车管理水平。
“徐州市停车”APP如何使用?
通过“徐州市停车”APP,可以实时准确地查询到路内外停车场的位置信息、数量信息、空余泊位信息等,还可以通过平台停车诱导功能以及配置的导航系统,到达目的地停车场。车辆入场时,车主会接收到系统推送的车辆入场提示信息。停车结束后,车主可以通过三种形式完成自主停车缴费。
第一种,无感支付。车主只需将绑定车辆开通无感支付功能,在车辆出场时系统会自动扣费,车主也可以通过“徐州市停车”APP查询到本次停车缴费的订单信息。
第二种,APP支付。车主可以在APP首页查询到本次停车的订单信息,通过余额支付、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进行在线缴费。
第三种,扫码支付。车主只需通过微信“扫一扫”功能,扫描停车场的停车缴费二维码,输入需要缴费车辆的车牌号,即可完成当次停车缴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