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县域新闻 > 丰县 > 正文

各路人才“上山下乡”投身乡村振兴

2021-12-14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
2021-12-14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讯(通讯员 于修善)乡村要振兴离不开人才的支撑,更离不开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队伍。近年来,我市“三乡工程”的深入实施,大批能人返乡,有力助推了乡村振兴。以丰县为例,目前丰县人才下乡770人,能人返乡创业550人,带动农民就业16000余人。

孙丹和张鸿娟这一对夫妻,在宁波创业12年,了解到家乡有许多惠农政策和乡村振兴的要求,毅然回乡投资300万元创业,在赵庄镇袁集村流转土地150亩,成立了丰县金阳陆号水果蔬菜种植家庭农场。

孙丹告诉记者,2019年因农场发展需要,又投资150万元左右,建设20多亩避雨大棚种植“阳光玫瑰”葡萄,以及30余亩“苏翠一号”梨树;2021年投资200万元建设20多亩避雨大棚种植“阳光玫瑰”葡萄、30余亩“苏翠一号”梨树、7000平方米联栋温室,种植了15亩新品种李子、10亩“玉香红”葡萄等。

近两年来,农场接待采摘游客2000多人,通过“互联网+”和生态农产品网上销售,带动农户30户,实现每年每户增收2万元,农村固定的季节雇工人员达到320人,解决了农场附近闲置劳动力就业问题。

王沟镇龙地庄园负责人王柯岩过去一直在北京经商,我市开展“三乡工程”以来,他回乡创业,加强水蜜桃及猕猴桃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集成示范,引进和筛选适宜丰县当地种植环境的水蜜桃及猕猴桃品种、技术和模式,促进丰县当地优质水蜜桃及猕猴桃品种果园的发展。今年庄园扩大了蔬菜种植面积,实现了经济效益大丰收,务工人数比往年增加了52%。

在沛县彭源家庭农场,负责人张风华依托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作所,于2017年正式开启航天牛蒡育种工作。目前相关科研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并已取得突破进展。选出株系部分表现已超过日本进口种子,正在收集种质资源,2022年将开展杂交试验,计划2023年试推广。与此同时,他依托江苏省农科院经作所开展山药种苗选育,选出适合浅生定向槽种植技术的山药品种,此技术可有效规避雨灾带来的山药塌沟绝收问题。

张风华的返乡创业,推动了周边农民务工,农场吸纳周边农户20多人务工,同时提供技术或农机服务,服务周边牛蒡、山药种植。一旦牛蒡种子繁育成功,将带动农民种植成本下降50%,山药育种成功可以避免大雨带来的绝收,从而促进沛县牛蒡、山药产业技术进步、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我市坚持拓宽乡村人才来源,建立专业人才、科技人才参与乡村振兴机制,促进各路人才‘上山下乡’投身乡村振兴,形成了服务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江苏师范大学三农研究所王峰教授说,乡村振兴需要更多人才投身乡村建设,汇聚干事创业的合力,书写新时代“三农”工作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