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书写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答卷

2021-12-14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
2021-12-14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通讯员 姜博

“省党代会报告全篇对生态环境工作提出了‘3090’指标性要求,充分体现了省委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我们要充分把握此次省党代会召开的重大历史机遇,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推动减污降碳,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美丽徐州建设贡献生态环境人的力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闭幕后,市生态环境局认真学习贯彻大会精神,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敏发出“站位再提高、目标再明确、攻坚再有力”的动员令。

开启绿色发展新征程

省党代会报告充分肯定了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并提出“未来五年是江苏生态文明建设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今后五年要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美丽江苏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江苏大地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空气更清新”的主要目标,为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出了具体要求。王敏表示,绿色发展的新征程已经开启,深入攻坚的新号角已经吹响,我市生态环境系统将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聚焦重污染天气、黑臭水体、土壤污染、噪声扰民等群众关心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徐州样本”。

过去五年,徐州市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创有监测数据以来历史最好水平。截至12月10日,全市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79.9%,较2017年提升了23.2个百分点,PM2.5浓度下降至40.5微克/立方米,较2017年降低36.7个百分点,两项指标改善幅度全省领先;截至11月底,44个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达84.1%,较2017年提升了4.9个百分点;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35%,农村人居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获批全国首批、全省唯一“无废城市”创建试点;生态修复技术“徐州标准”获国际化推广。2018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完成了钢铁、焦化、水泥、热电、化工五大行业布局优化和转型升级,集中整治1万余家“散乱污”企业,全面促进绿色低碳转型,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积蓄势能、注入活力。

下一步,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将以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总基调,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总目标,以美丽徐州建设为总抓手,坚持源头治理,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着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力做好中央省环保督察迎检准备,健全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制机制,全面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全力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补足短板,全力推进生态修复和生态空间管控,全力推进国家省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力争到2025年,实现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0%,PM2.5浓度下降至35微克/立方米,省考以上断面优Ⅲ比例达到86.4%,生态质量指数保持稳定,自然生态资产稳重有升,生态环境风险防控体系更加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监控能力显著提升。

再接再厉奋力攻坚

“省党代会报告同时提出‘更高水平推进1+3重点功能区建设’,深入推进淮海经济区建设,支持徐州加快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近期,国家发改委发布《“十四五”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规划》支持徐州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重重利好消息让我们备受鼓舞。”王敏说,在推动生态环境区域联防联控方面,徐州将持续深化《淮海经济区生态环境联防联控合作协议》,进一步强化淮海经济区城市大气和水污染防治协作。以推动低碳绿色发展进一步强化产业支撑,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城市发展能级,以打造治水、治气、治土、生态修复等区域性功能平台进一步辐射带动周边城市,吸引更高端的技术和人才支持徐州生态环境建设。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攻坚克难,方显担当。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将在“十三五”取得的阶段性成效基础上,再接再厉奋力攻坚,在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展广度上奋勇前进,让绿水青山颜值更高、金山银山成色更足,书写我市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