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0年房龄的老房子焕发“青春”
|
||
|
||
|
||
|
||
|
◎文/徐报融媒记者 陆铭 图/徐报融媒记者 刘冰
看着眼前次第出新的小区环境,家住泉山区桃园街道西村社区的高瑞云老人笑了,“在这样的环境居住,真的很好,特别好。”耄耋老人用最淳朴的话语表示对泉山区房产服务中心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肯定。
2021年9、10、11月份,桃园街道西村、南村、东村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相继拉开帷幕,计划年底全部完成,这片位于城市西北角、房龄近50年的老房子等到了“幸福来敲门”。
◆与众不同的“标配”
说起这三个社区房子的“房龄”,居民王德芬老人清晰地记得,第一批上房的住户是在上世纪70年代初,距今已经46年。“说真的,当时能住上这房子还是很令人羡慕的。因为是矿上的宿舍,所以有闭路电视,暖气还烧得特别好。但是时过境迁,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再好的房子也破败了。”老人的话语间透着唏嘘。
是的,这三处主城区最偏远的社区不是一般的破败——
立面墙体抹灰脱落,外墙裂缝,墙面起绿苔;
道路不宽且损坏问题非常严重,坑洼不平,好路段少;
道路停车混乱,小区内没有规范停车位,肆意停车较普遍;
小区内路灯数量不足,亮度不够,楼道没有灯,晚间出行基本上是“黑灯瞎火”;
小区内没有充电桩,“飞线充电”现象普遍;
……
上述问题或许是老旧小区的“标配”,但桃园街道这片地区还有两个与众不同的“标配”——
这片地区排水不是暗管,连主管道都没有,雨污分流是最简单的明沟,路本就不宽,路到墙是1.5米宽的盖板,盖板下是明沟,盖板经不住车轧,明沟每周都要清理两三次,否则会堵塞且气味难闻;
远看破破烂烂,俯瞰菜地一片,这片地区另一“标配”是菜地,所以这里绿化几乎为零。
◆细到极致的改造
老旧小区改造是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区、提升城市良好形象的需要,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泉山区房产服务中心付诸桃园街道西村、南村、东村细到极致的改造——
改造屋顶防水,让住户不再有房顶漏水之虞;
修复外立面斑驳、脱落、露砖,米黄加套红的主色调让老房子现代感十足;
楼道内全面进行粉刷,让老房子“青春”焕发;
铺设主管网,雨污分流一步到位,解决逢雨必淹问题,并彻底消除明沟之堵及异味问题;
“三网”入地,消除横七竖八的“蜘蛛网”;
安装分户式充电桩,消灭“飞线”,让小区环境更加宜居;
有效利用空间,在三个社区施划停车位近150处,让停车规范起来。非机动车停放也得有板有眼,三个社区建设18处张拉膜停车棚,为非机动车停放遮风挡雨;
道路顺畅起来,原路面全部沥青铺就,还通过消除明沟等举措将路面拓宽2米以上,满足消防车通行需求;
太阳能路灯增设至60盏,楼道灯全部配备到位约500盏,全面照亮百姓回家的路;
安装摄像装置80组,每个社区都建设控制室,进出小区配备道闸和人脸识别系统;
绿化养人眼。西村建设2000平方米的休闲广场,南村建设800平方米休闲广场,东村建设口袋公园两处;
……
◆共同维护新家园
桃园街道东村、南村和西村社区是徐矿集团夹河矿家属区,居民基本上是矿上职工和家属,户籍人口1300户3000余人,但实际居住人口远远低于这个数字。之所以如此,小区环境破败不堪是主要原因。
经过此次改造,社区负责人纷纷表示,改造来之不易,感谢区房产服务中心为他们老旧小区焕发“青春”作出的努力,他们要努力留住“青春”。
东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陈春贺表示,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改变了社区基础设施差、各项设施陈旧,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生活需求的历史,完善了社区基本功能,三个社区将坚持党建引领,加强社区服务管理,积极引导社区居民改变原有乱堆杂物、毁绿种菜的不文明行为,依托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将党员志愿者、网格员、党员中心户等编组成党支部联系服务群众的服务人员,定期开展政策宣传引导、环境卫生整治、杂物清理等志愿服务活动,共同维护文明、卫生、有序的社区新家园。
南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管婷表示,一定会珍惜此次改造成果,将带领社区全体工作人员、网格员、志愿者、党员中心户,守住来之不易的社区新环境。“我们会充分利用好社区空间,争取配备石桌、石凳等设施,给社区居民提供更加舒适的休闲空间。积极开展珍惜环境、维护家园宣传,引导大家摒弃毁绿种菜等不文明行为,让‘远看破破烂烂,俯瞰菜地一片’彻底成为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