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红袖章”“绿马甲”织密防疫安全网

2021-12-06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杨庆宇
2021-12-06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红袖章”“绿马甲”共同守好小区大门。

◎徐报融媒记者 吴云 见习记者 芦红侠

“您好,今天可以进去送快递啦,请出示一下健康码和行程码,然后这边测量一下体温。”12月2日中午12时许,小康人家南门,几抹绿色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我们守好了这道防疫门,就是守好了家门。”我市11月25日出现一名无症状感染者后,小康人家小区门前,志愿者的红袖章和物管的绿马甲相互映衬,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用心用情为居民织密防疫安全网。

细而又细 尽最大努力让居民放心

“您这个口罩要戴好呀,不要把它卡在鼻子下面。”

“姐,咱们今天还是要继续给楼道消毒,您辛苦些。”

作为江苏宏瑞物业小康人家物管中心的经理,35岁的赵磊已经连续多日没有好好休息,他有时出现在小区门岗给业主测量体温,有时又拿着喷壶来到楼道忙于消杀,“我们小区有1832户居民,我们格外重视日常防疫。”

11月25日深夜,突如其来的疫情变化并没有让赵磊感到措手不及,他接到通知后迅速向社区请示,然后立刻启动了疫情防控应急预案。

居民信息登记表、测温枪、对讲机、喊话机、帐篷……26日凌晨,赵磊已经将所有的物资全部安排到位。因为居民需要全员进行核酸检测,他特地制定了一个详细的采样流程,教大家每个环节应该做好哪些准备。

疫情防控加大力度后,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出行成了难题。赵磊对此早有准备,9月12日起,他们就在小区楼道内贴了告知书,需要打印健康码和行程码的可以找物管。据了解,小康人家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三成左右,这其中还有一部分是独居老人。65岁的刘宝华拿到赵磊亲手打印的“两码”,脸上笑开了花。

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回收口罩是个问题,小康人家小区不但设置了专用的废弃口罩垃圾桶,赵磊还带着员工给这些垃圾桶全部装上了脚踏装置,“以前的垃圾桶需要用手掀开盖子才能投放,存在潜在危险,所以才有了现在的脚踏式垃圾桶。业主将口罩投放到专用垃圾桶后,我们每天都会进行消杀处理,然后定期集中焚烧处理,尽最大努力让居民放心。”

随时待命 物管和居民共筑安全网

小康人家小区内,无论何时见到赵磊,他总是步伐匆匆。这位85后青年,疫情防控期间曾两次累晕在岗位上。2020年春天,赵磊连续驻守在岗位40天以后,晕倒在小区入口登记处的桌子上,“我当时就觉得两眼一黑,再醒过来就躺在物管办公室了,然后觉得人中特别疼,一摸一个深深的印子,是同事和居民把我掐醒的。”

小区的平安和谐离不开居民和物管的共同努力。12月2日下午,小康人家小区志愿者团队副队长李闯戴着红袖章来到信息登记点值班,“我们只要有时间都会过来值勤,物管人手确实也比较紧张,去年我曾经连续值勤两个月。”

查验健康码、行程码,帮助居民检测体温、布置核酸检测临时采样点,这群平均年龄60岁左右的志愿者们,任劳任怨帮助物业一起分担日常工作。这支50多人的队伍中,有八成是党员。顾问彭孝臣快80岁了,两个膝盖做过置换手术,还有眼疾,但是从去年到现在,经常来做志愿服务。这次接到疫情防控的相关通知后,彭孝臣立刻在志愿者微信群里回复了4个字:随时待命!

在大门口查验“两码”、上门给隔离居民送菜、举着小喇叭在小区内宣传防疫知识,走进小康人家小区总能看到这些戴着红袖章的志愿者身影,他们同物业的“绿马甲”一起,为小区筑起了安全线,保护着每一位居民的生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