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从源头扼住病毒『咽喉』

2021-12-05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
2021-12-05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徐报融媒记者 吴云

见习记者 芦红侠

12月2日,调整新冠肺炎疫情交通管控措施、景点景区室外区域开放的消息陆续传来,在市民盛赞徐州速度与徐州温度之时,泉山区疾控中心15位流调人员仍然在紧张地忙碌着。自11月25日我市出现一名无症状感染者以来,这群病毒“排雷者”曾面对面向感染者展开询问,经常半夜奔赴现场调查监控,多次把手机打到欠费……一份份又快又准的流调报告是如何出炉的?徐州速度是如何实现的?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扼住病毒“咽喉”的“福尔摩斯”。

■分秒必争,创造徐州速度

流调,是控制传染病的关键,通过对患者行动轨迹的了解、分析,还原出病毒的传播足迹。而流调人员,就是抽丝剥茧的病毒“猎手”。依靠他们的努力,才能为切断病毒传播链,限定病毒传播范围提供依据。泉山区疾控中心15位流调工作人员是清一色的 “娘子军”,带领她们的是中心副主任祁伟,时常一起下一线、去现场展开流调工作。

“11月25日10点半左右,我们接到上海发来的协查通报,称有一名密接者李某在徐州。”刘静科长介绍说,他们立即启动预案,了解到李某住在开元名都大酒店,不到20分钟就和采样、消杀人员一起赶到李某居住的房间。

穿着防护服,隔着1.5米左右的距离,流调工作人员对李某展开了详细的询问。李某也很配合,在流调人员的引导下仔细回忆自己来到徐州后的详细行踪。

仅凭记忆难免会有疏漏和差错,刘静耐心地提示李某借助手机付款记录查找自己在什么时间去了哪些消费场所,利用打车软件查询出租车司机的车牌号。大约四五十分钟后,便形成了一个大致的轨迹。

经过与公安系统提供的大数据进行比对,不到1个小时的时间,这群女“福尔摩斯”就掌握了李某的详细轨迹。而按照相关规定,这个过程是在4个小时之内完成。

下一步就是开始寻找李某的密接者,流调人员马不停蹄调取酒店监控,查找李某在餐厅、电梯、游泳池等公共场所接触到的人。“监控中有的客人能看出是从哪个房间出来的,在酒店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很快就能找到当事人。其他客人则需要借助公安部门的人脸比对技术。”刘静说,排查中必须做到不多一人、不少一人、不漏一人。

在李某的工作场所徐州乐园,另一组人马从一进大门开始就详细排查,仔细查看李某的工作环境,了解其接触的人群。李某经常光顾的淮海新天地麦当劳也成为调查重点。至中午1点半左右,他们便整理出了密接人员的详细资料。

景区公安分局也抽调警力与疾控人员密切配合,并肩作战流调溯源,抢抓黄金24小时,他们通宵达旦、争分夺秒,逐条逐人核实反馈上级下发的核查数据,积极与卫健部门、街道、社区联系,加强重点人员管控。

■秋毫必察,彰显流调信念

当天下午,李某的核酸检测结果出来了,阳性。刘静和同事们连续48小时没合眼,继续调查密接者的行踪和次密接者的信息。实在撑不住的时候,他们就在办公室椅子上眯一会儿,经常连刷牙洗脸都顾不上。

电话询问是流调的主要方式之一。办公室的手机不够用,他们就直接用自己的手机打,边打边录音取证。

“每个调查对象至少要沟通一个小时,才能详细排查出行动轨迹,个个手机打到发烫、欠费。这几天我们每个人都收到了手机欠费信息。”刘静说,为了与病毒抢时间,他们不舍昼夜开展工作,有的居民半夜接到电话,以为是骗子,将他们手机号标为诈骗电话,甚至还拉入了黑名单。

流调工作者徐艳梅总结经验说,做流调工作要有强大的记忆力,还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每次晚上拨通居民电话,他们第一句话就是表示歉意,好在绝大多数居民都非常配合。

在疾控中心副主任吴海宏看来,流调工作一定要秋毫必察,一旦在时间和地点上有丝毫差错,就可能给狡猾的病毒以可乘之机。

这个初冬,徐州人又接触到了一个关于疫情的新词汇——“时空伴随者”。时空伴随者是指本人的电话号码与确诊或无症状感染者号码在同一时空网格(范围是800米×800米)共同停留超过10分钟,这个范围明显比密切接触者的定义要大得多。11月25日以后,徐州的“时空伴随者”都被赋予了黄码。

“确定时空伴随者主要是依靠大数据。”祁伟感叹说,作为一名老疾控人员,他经历过2003年的非典和2020年年初以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科技的进步给流调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特别是今年以来,无论疫情有什么变化,大家都能从容应对。市民的素质也有明显提高,对流调工作非常配合。当然,目前科技还无法做到全时空覆盖,不少地方还需要人工去完善。一份又快又准的流调报告,必须是大数据与“铁脚板”的完美结合。

这群以80后为主力的流调队伍,已经在工作中积累了很多丰富的经验。今年8月,徐艳梅和李念曾经到扬州支援过。在人生地不熟的外地,流调难度可想而知。因为听不太懂扬州方言,每次询问都要一遍遍核实,打完电话再反复听录音,或向当地同事请教,地名更要查地图仔细核对,做到每一份流调报告都事实清楚、证据明确。

从源头扼住病毒“咽喉”,早一秒查清感染者和密接者的轨迹,就能多保护一群人。这就是这群流调工作者心中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