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彭城e评 > 正文

让创新成为民族复兴的主动力

2021-11-30  来源:  编辑:哈晓蕊
2021-11-30  

1127日,备受关注的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胜利闭幕。省委书记吴政隆在大会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中,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我们必须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坚持双轮驱动,更加突出创新核心地位,更大力度用改革破除发展制约束缚,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劲动能,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勇当我国科技与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争当全国高质量发展的表率,当好全国发展的重要压舱石

“国家需求”为根,领航创新方向。从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重要论断,江泽民同志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胡锦涛同志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一直都是国家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必然和国家发展需求紧密相连。国家的需求就是创新的方向,国家的战略就是创新的目标。“中国天眼”射电望远镜、九章量子计算机、华龙一号核电站、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等优秀的科技创新成果都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和引导,都是无数科技工作者投身到“卡脖子”的研究领域,集中力量办成的中国奇迹。创新不是毫无目的的漫游,而是要把有限的精力集中到最有意义、最有价值、最有未来的事物上,在短暂的人生中创造璀璨的光辉。

“民族复兴”为魂,增强创新动力。开拓创新是从“0”到“1”的攻坚之路,路上总有无数的挫折和困境。钱学森院士说:“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的。”袁隆平院士说:“我有两个梦想,一个禾下乘凉梦,还有杂交稻覆盖全球梦。”吴孟超院士说:“治病救人是神圣的职责,救好一个病人,就缓解了一家人的痛苦。”老一辈科学家面对挑战忘我奉献、砥砺奋斗、坚守如一的崇高品质是源于对“我是一名中国人,我要报效祖国”的清醒认知,是源于在危机关头承担艰难使命的无畏勇气,是源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觉悟,归根结底是给予我们光明力量、亘古不变的中国魂。只有从内心、从情感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承爱国奉献精神,才能泰然应对任何困境挑战,在开拓创新路上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

“严谨求实”为本,提升创新本领。创新不是苦干、蛮干,不是空想、幻想,是在洞悉客观实际,把握本质规律,思考发展趋势后的创造,需要长期的实践锻炼和经验积累。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必须要下“真功夫”和“细功夫”,要保持探索真理的好奇心,跳出固定思维框架,保持辩证独立的思考,在永无止境的探索过程中,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要坚持求实精神,以问题为导向,去伪存真,拨开复杂的外表求得事物的本质。要坚持严谨工作态度,提高知识视野和实验能力,把丰富多变的想象力转变成为可以验证、可以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在复杂繁琐的实验中,耐住性子,开拓新域、攀至新高。

成功的科研创新往往会经历许多次试错失败。面对科研“无人区”“深水区”,更需要我们有“十年磨一剑”“甘坐冷板凳”的定力,能够抵御外部名利诱惑,坚持对真理的追求,明白科学创新的真正价值在于能为人民群众带来福祉,为国家富强带来力量,为民族复兴作出贡献。(彭懿)

编辑:哈晓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