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徐州要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 打造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

2021-11-30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杨庆宇
2021-11-30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徐报融媒记者 臧秀君

“一带一路”,一个根植于历史厚土、顺应时代大势的宏伟构想,一个源于中国、属于世界的伟大倡议。8年来,“一带一路”建设从“大写意”步入“工笔画”,正朝着更高质量的发展方向迈进。徐州作为“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点城市,在融入“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上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具有哪些优势与不足,以及下一步徐州应该如何发力?11月24日,记者采访了江苏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江苏省重点培育智库“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华桂宏。

记者:徐州作为“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点城市,对于“一带一路”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华桂宏:徐州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主动承担起国家赋予的重要历史使命,对于徐州推动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实现徐州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及带动产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徐州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在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也形成了一批重要成果,特别是在加快建设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东端重要枢纽城市、“一带一路”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合作产业园区、江苏向西开放门户、苏北物流“金三角”、国际陆港和消费中心城市等方面,对全省和我国共建“一带一路”作出了重要贡献。

记者:您认为在当前的大环境下,徐州融入“一带一路”具有怎样的优势,存在哪些不足?

华桂宏:徐州历史文化悠久、区位优越、对外交通发达、产业基础较好,这些都是融入“一带一路”的传统优势。在当前及今后相当长时间内,有些优势可能得到进一步强化,有些优势可能得到相对弱化,还有可能产生一些新优势,例如内需潜力释放、新基建发展等,很有可能会塑造新优势。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中心城市综合实力不强、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相对滞后、跨行政区管理对区域市场形成一定分割等问题,这就需要扬长补短,特别是增添新优势,并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潜在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记者:结合当前局势与发展情况,您认为下一步徐州应如何发力,才能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的高质量发展建设上来?

华桂宏:立足新发展阶段,徐州要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江苏打造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依托已有优势,塑造新优势,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建设国家双向开放综合枢纽城市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以更大格局、更高水平融入“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一是持续提升交通物流现代化水平。坚持以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按照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方向,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体系,推进多种运输方式一体化融合发展。以现代化交通支撑现代化物流,整合铁路物流、公路物流、港口物流、航空物流、管道物流,建设区域性多式联运中心和现代物流中心。优化中欧班列运营方案,协调省内中欧(亚)班列,使之成为中欧(亚)班列集散中心,促进国内国际经济循环畅通。

二是持续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围绕提升中心城市能级和首位度,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强化产业支撑力,增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发挥资源要素集散地的市场优势,推动现代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区域性现代服务业高地。

三是持续抓好对外开放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国际陆港、综保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各类开发区等开放平台的作用,探索自贸区联动创新发展区建设,加强改革创新的系统集成。深化“放管服”改革,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推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是持续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抢抓国际产业分工深度调整机遇,以徐工、新春兴、黎明食品等龙头企业为引领,有序推动有实力、有意愿的企业“走出去”拓展海外发展空间,形成智力、技术、资金、装备、管理、标准和劳动力联动输出,有效参与“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发展。

五是持续提升人文科教交流力度。推动对外人文交流向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拓展。以市场化、国际化、特色化发展为导向,加快推进会展载体建设和主体培育。充分利用驻徐高校资源,加强教育、科技国际交流合作。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和文化软实力,打造世界级汉文化传承和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