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邮包”助力“大发展”
◎文/图 徐报融媒记者 宋新
见习记者 段昱 陈茜
11月19日,位于云龙区的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淮海经济区徐州邮件集散中心(徐州国际邮件互换局)内,工人们将邮件放上传送带后,邮件被送入自动化分拣矩阵+小件包分机处理系统,经过自动扫描、分拣等程序后,将被快速、准确地送往收件人手中。
据了解,淮海经济区徐州邮件集散中心于11月1日起试运营,目前淮海经济区8个区域的邮件,包括徐州、宿迁、盐城、连云港、淮安、淮北、萧县、砀山的邮件都在这里集结中转,发往全国。这里,将承担整个淮海经济区国内、国际邮件的集散和处理,并将辐射带动跨境电商大发展。
自动化设备助推国内邮件高效处理
在淮海经济区徐州邮件集散中心国内邮件处理区域,一件件邮件经过自动扫描识别系统,随着传送带到达指定的路径,一辆辆满载邮包的货车驶入又驶离,现场繁忙而又有序。
“‘双11’期间邮件繁多,是我们试运营以来面临的第一次大考,每天的进出车辆达到100台次以上,日均邮件处理量达75万件。” 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徐州市分公司邮区中心副经理孙丹介绍,“邮件集散中心配置了中国邮政目前最先进的自动化分拣矩阵+小件包分机处理系统,可以实现邮件从卸车到装车之间的自动化分拣功能,大大提高了邮件处理效率。现在仅在装、卸车区域及小件集包区需要工人。”
记者在卸车垛口看到,少量工人正在做初步的邮件剔分工作,包装完好的邮件被直接送入分拣矩阵,而异形件、破损件则通过矩阵传送带进入人工处理线。
省际出口车间主任丁云彬告诉记者,新系统大大缩短了邮件处理流程,以前从卸车到装车有一道人工扫描邮件面单的工序,而现在的系统可以自动识别扫码,并会通过传送带将邮件快速运往指定路径,大大缩短邮件的传递时限。
“所有邮件的处理都是可追溯的,我们会随时关注流程是否顺畅,是不是哪里还有卡点,以便及时调整。” 孙丹介绍,每一辆运送邮件的货车都装有GPS定位系统,可以随时在系统里查看有多少辆车等待卸车,多少辆车已经在卸车,以及某一辆车还有多久到达场地,以便能够随时调配人员、调整系统,进行动态管理,提高邮件处理效率。
国际邮件线路近期运营
“该项目的国际邮件线路已经进入招标阶段,预计近期也可以运营,每日最大处理能力可达10万件邮件。”孙丹告诉记者,国际邮件处理场地设置一进一出两条查验线,将配备2台CT机、1台X光机、智能卡口、智能查验系统、生产网络信息系统、检验检疫防疫消杀设备等。
随着国际邮件线路的运营,淮海经济区徐州邮件集散中心未来将承担整个淮海经济区国内、国际双循环邮件的集散、处理,将是国际进出口物品寄递重要枢纽,它的建设将极大缩减淮海经济区内城市国际邮件的处理时间,促进个人生活用品进出口,增强徐州国际经济竞争综合实力。
孙丹介绍,他们将集中力量、集聚要素,与其它开放平台强强合作,共同构建“宽领域、多层次、高水平”的全方位、立体化双向开放平台体系。
云龙区商务局局长王露萍表示,将依托淮海经济区徐州邮件集散中心的资源优势,带动产业发展,打造一个拥有创业孵化、物流配送、金融服务、产品供应链等全面配套设施,能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一揽子服务的跨境电商产业园,通过产业园进行培育孵化、平台集聚、资源整合等多方面服务,打造淮海经济区跨境电商产业新高地。
■记者手记
跑出物流“加速度”
◎宋新
物流业是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在构建现代流通体系、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国际市场,推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个完整可靠的物流体系,不仅起到串联作用,甚至可以孕育出新的产业集群。
一个个小小邮件的加速度,凝而聚之,成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力量,带动的是徐州发展的加速度。依托淮海经济区徐州邮件集散中心,有关部门和人员在集聚力量,提高流通效率,布局转型升级,着力强筋壮骨,打造淮海经济区跨境电商产业进出境的“公海河铁空”多式联运立体口岸。
未来,淮海经济区徐州邮件集散中心将以多层次、宽领域、高水平开放的新格局,加快集聚物质流、资金流、人才流、技术流和信息流等资源要素,推动物流业发展发生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产业全链条发展,为经济社会“架桥铺路”,为徐州实现高质量发展作贡献,将对整个淮海经济区起到辐射作用,不但可以帮助“徐州制造”,还可以帮助“淮海制造”走向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