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徐报融媒记者 胡明慧
房村镇尚王小学是一所偏远的乡村小学,前些年,这里的老师常常是来一茬,走一茬,清苦的生活条件,让青年教师不愿长久在此扎根。
从去年开始,铜山区积极实施偏远乡镇新教师宿舍周转房工程,大力推进青年教师关爱工程,持续发力解决好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等问题,让更多优秀人才投身铜山乡村教育,让每一个乡村孩子都能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建好周转房 解生活之忧
3年前,家在安徽的李芳来尚王小学教书时,要在镇上租房子,虽然住得不算远,但是总感觉没有归属感。如今住进了学校的教师周转房,李芳说,终于有了家的感觉,而且生活上更方便,可以更安心地把心思用在教学上。
从2018年起,铜山区持续加大教师招聘力度,共招聘新教师3135名。新教师多数来自外地,学校本身校舍资源紧张,特别是偏远乡镇,新教师吃、住等存在较大的困难。秉持“安心教育、方便生活,有利教学”的原则,铜山区从2020年开始,实施9个镇11个周转房项目,建成111间宿舍,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于当年8月份竣工交付。周转房项目由设计院按照标准间设计,每个房间均配备卫生间、淋浴设备、彩电、冰箱等配套设施,拎包即可入住,有效解决近300名新教师的住宿、就餐问题,让新招聘的年轻新教师备受感动。今年,铜山区继续把新教师周转房项目列入区为民办实事工程,实施新建(改造)周转房5个,建筑面积3550平方米,投入资金814万元,其中何桥肖庄小学、黄集小学周转房项目已竣工交付。
与此同时,铜山区教育局还积极组织单身教师参加联谊会等活动,提供交友机会,不让想点燃乡村教育梦的教师因婚恋问题而遗憾离开,为青年教师扎根偏远乡村学校、安心工作提供保证。
用好新政策 助安心从教
为了让偏远乡村的老师不仅在精神层面上受尊重,更要在物质层面上享受该有的待遇,铜山区不断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
铜山区教育局不断完善奖励性绩效工资制度,向地处偏远的乡村教师倾斜,对特别偏远的何桥、马坡、房村、单集的镇区以下学校教师,每月补助100元。落实乡镇教师补贴政策,自2021年起乡镇补贴按照新标准发放,村小、教学点教师补贴在原有标准基础上再上浮20%,最高的可达每人每月1040元,进一步鼓舞了乡村教师的士气。积极落实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建立“初心·坚守”最美乡村教师褒奖制度,对符合条件的乡村教师一次性发放奖金1万元,2019年、2020年共发放629万元。同时,做好优秀乡村教师事迹宣传工作,倡导向长期扎根乡村、坚守教育初心的教师学习,树立良好教育风尚,从而真正让乡村教师留得住、教得好。
备好“充电桩” 促快速成长
铜山区制定出台《铜山区青年教师培训管理办法》,立足“一年合格,三年熟练,五年骨干,十年名师”的目标,努力建设一支师德师风良好、教学技艺精湛的高素质青年教师队伍。
以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在新教师招聘工作完成后立即组织入职培训,使新教师“充好电、行好路”。各校组织老教师与新教师结好对子,一对一帮扶,提高乡村教师综合育人能力。为培养领军人物,2020年,审批通过了2个市级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3个区级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1人被江苏省确定为“教育部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推荐人选”;3人被推选为2020年乡村义务教育学校领军教师培养计划百人学员。全面落实“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完善人才培育梯次,通过对青年教师教学培训和科研项目的支持,重点资助和培养一批政治思想过硬、业务精良的教学骨干和学科中坚,使之成为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或省、市杰出青年教师的后备力量,为铜山教育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青年教师兴,必然后劲足,教育事业才会朝气蓬勃、蒸蒸日上。“我们将倾心尽力把周转房这一民心、暖心工程做好做实,全力打造温馨港湾,全心齐力搭建好成长平台,助力深耕教育沃土,凝心聚力培育好青年典型,促进成长为中坚力量,让青年教师们在生活上方便称心,在事业上得力顺心,扎根乡村,开花结果。”铜山区教育局局长胡清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