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干 干什么 谁来干
◎徐报融媒记者 柳喜峰 蒋新会
11月20日上午,贾汪区工业园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礼堂内掌场雷动,一场“身边榜样 前行力量”先进典型表彰暨“红歌颂党恩 初心永向党”的百姓合唱比赛正在举行。由园区宣讲团成员解倩带来的《心系祖国 跟党走》党史宣讲点燃全场,一段段感人的历史,一个个动情的故事将现场观众的思绪带到了那段艰苦岁月和沧桑历程中,引起了现场观众的共鸣。
不仅“富口袋”,还要“富脑袋”,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一起抓”,在服务群众中凝聚和引领群众,这是贾汪区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不变的宗旨。如何才能更好地走好群众路线,发挥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最大实效?贾汪区在生动的文明实践工作中,探索创立了“5455”工作模式,着力破解文明实践“在哪干、干什么、谁来干”等问题,为贾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交出高质量答卷提供了强有力的体系保障。
■聚焦“在哪干”,5个平台打通阵地资源
11月24日晚,冬夜的寒冷亦没能挡住村民们的热情,汴塘镇影山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广场上人头攒动,由影山村联合区文化馆承办的贾汪区百姓“村”晚正在上演,高质量、接地气的文艺节目在全网直播,引来数万人线上和线下同步观看,大大丰富了村民们的休闲娱乐生活空间,让百姓在观看节目中品味幸福生活。
2018年以来,围绕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五大平台资源,贾汪区统筹、整合区、镇、村三级平台资源,并明确牵头部门,把分散在各条块的资源力量协调起来,打通、贯通、连通,统筹使用、协同运行,目前已建设1个文明实践中心、12个文明实践所、134个文明实践站、550个文明实践点,联合华夏影业“院线进站”,初步形成了“15分钟文明实践圈”。依托这697个文明实践阵地,为群众提供综合生活服务,让实践阵地逐渐成为群众愿意来,来了有收获、来了还想来的为民服务阵地。
■聚焦“谁来干”,4支队伍实现统筹联动
文明实践的阵地有了,谁来干?贾汪区自2018年成立了区志愿服务总队,负责全区志愿服务工作的组织和指导,统筹全区志愿服务资源,动员机关干部、党员、乡贤、先进人物、百姓名嘴、热心村民等积极注册志愿者,带头参与文明实践,形成以行政志愿力量、社会志愿力量、农村党员志愿力量、群众互助服务为主的4支稳定的志愿服务队伍。如先锋党员、理论直通车、“红+蓝”市场监管、阳光助残、红烛家校共育、“旺大姐”、“敲门大姐”等200余个志愿服务大队、958支志愿服务小分队,从百姓的衣食住行等需求全方位提供服务。有组织地开展各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2万余次,将精准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心坎上,较好地解决了“谁来干”的问题。
贾汪区蓝天救援队是贾汪新时代文明实践社会志愿力量队伍中一支活跃的重要力量,几乎每天都在志愿服务的路上。11月16日,他们连续3天搜寻走失的孩子;11月17日队员们自费自制数十支救生杆,陆续补放在贾汪区的各个偏僻河道;11月20日,又赴青山泉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防溺宣讲进乡镇,安全教育伴成长”安全教育宣讲活动。今年8月,该队登上了“徐州好人榜”。
■聚焦“干什么”,以“双五”标准选项目
阵地有了、平台有了、人力有了,到底“干什么”能真正温暖百姓心?聚焦“干什么”,贾汪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把普惠型服务和特惠型服务有机结合,通过项目化推进,确保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在基层落地生根,常态长效。以“双五”标准培树优秀志愿项目提升文明实践的水平。
目前,贾汪区融合4支队伍的志愿服务力量,实施普惠型、特惠型如“爷爷奶奶课堂”等特色项目达410个。入选的每个志愿服务项目必须回答好“谁来干、干什么、怎么干、为谁干、在哪干”5个问题,同时,符合定人、定岗、定责、定时、定制度的“五定”要求,实现了派送服务精准化、自选活动常态化,不断增强活动的吸引力,确保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在基层落地生根,常态长效。
今年8月,贾汪区通过路演比赛等多种选拔形式,评出19个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并给予志愿服务队不等的奖励基金,以确保各类志愿项目“更有钱”高质量举办服务活动。“健康天使村镇行”在这次评选中获得金奖。该项目是贾汪卫健委充分发挥卫健系统行业优势、依托全区12家医疗卫生机构成立的健康天使志愿服务队培树的品牌项目。目前,健康天使服务队拥有1个总队,12个分队,60个志愿服务小队,志愿者总计400余人。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深入村镇、社区推进健康天使志愿服务项目,让百姓不出村就能享受到二级医院以上的免费诊疗服务,切实打通百姓看病难的“最后一里”,将健康服务送到千家万户。
■聚焦“干得好”,着力完善5项制度机制
近日,贾汪区向13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发放了活动经费补助160余万元,其中30个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村,一个村2万元,其余的一个村1万元。同时还向示范站影山村、岐山村、徐台村、两妥村等24个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共计发放105万元的阵地提升奖补资金。
机制是组织有序运行的强力保障。在3年多的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建设工作中,贾汪区形成了提供高效精准服务的联络员管理机制、可持续投入机制、包挂结对指导机制、督查考核机制、志愿服务管理激励机制等5项制度机制,来确保文明实践工作“干得好”。区委区政府按人口规模为全区每个村(社区)配备AB角专职联络员和其他成员,专职联络员在工资待遇和后备干部选拔上优先考虑。区级筹集建立文明实践基金3000万元左右,确保文明实践专款专用、有钱可用。一包挂、三结对,区领导每人包挂一个薄弱村(社区),全区12个板块与12家驻徐高校和社会公益组织结对共建,区级以上文明单位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共建,在全区范围培育示范站与后进点位结对帮扶,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培训学院,为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提供智力支持、技术支持。兼顾精神激励与物质奖励,对不同星级志愿者以多种形式礼遇,让志愿者有地位、有荣誉、得实惠。探索开发新时代文明实践e平台,通过e平台对全区各所、站、志愿服务队实行积分制管理,初步实现管理信息化、供需精准化、群众便捷化、服务规范化,不断完善督查考核机制,较好地解决了“抓得实”的问题。
村史记忆馆记录着泉西村的发展历程;志愿服务岗作为“十必联”的补充平台,为民服务解决群众急事困难事;八项惠民政策展示在墙上;安康驿站提供血压测量、微波炉、雨伞、药箱,大厅显示屏不停播放“贾汪正能量 身边好榜样”视频……妇女儿童活动室、农家书屋、书画活动室等多个功能室内,居民和孩子们聚在一起学习、健身、读书、绘画。如今,面积1300平方米、自建成以来陆续投入300多万元的泉西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已成为居民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