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晋级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 徐州凭什么?

2021-11-26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杨庆宇
2021-11-26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徐报融媒记者 郑微

初冬微寒,产业强市赛道上依然生机盎然。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新增名单新鲜出炉,徐州榜上有名。11月23日,徐州市商务局在新城区徐州报业传媒大厦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这一消息。

作为淮海经济区的首个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徐州如何在服务外包产业赛道上发力争先?凭什么晋升“国家级”?“近年来,我市依托开放型经济优势和生产性制造业,大力发展服务外包,全市服务外包产业快速崛起,呈现出‘量增质升’的良好态势。”新闻发布会上,徐州市商务局党委委员、市贸促会会长周李明表示。

■如何实现“弯道超车”

“十三五”以来,徐州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州重要指示精神,把发展服务外包作为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推进双向开放、引领现代高端服务业集聚发展的重要抓手;全市各级各部门坚持以创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为目标,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全力推动服务外包实现“弯道超车”。

政策支持形成发展引力。为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加速壮大,徐州市委、市政府研究出台了《“十三五”和“十四五”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制定了较为完善的产业扶持政策,着力打造全国一流的营商环境,扶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

平台打造形成发展聚力。以全国“十三五”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为契机,我市相继建设了徐州科技创新谷、中关村信息谷、华为大数据产业园、跨境电商产业园等一大批特色园区,建成了工业物联网平台、软件测试平台、SAP全球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华为大数据服务平台、知识产权平台、检验检测平台等一大批专业平台,全市服务外包载体面积超过350万平方米。同时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开通了40G互联网国际通信专用通道,全市互联网出口带宽超过5000G,城市宽带覆盖率达100%。这些功能互补、形式多元的平台,为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载体。

产业宣传形成发展推力。我市连续4年成功举办中国(徐州)国际服务外包合作大会,相继举办了徐州服务外包创新发展高峰论坛暨网络经济与服务外包项目投资推介会”、“服务外包大咖面对面”、“互联网+大数据全国校企合作高峰论坛”、“中国(徐州)人工智能大会暨数字经济高峰论坛”等一系列活动,积极为企业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有力地提升徐州服务外包业界影响力。

■凭什么晋升“国家级”

国家批准设立中国(徐州)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充分体现了国务院对徐州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近年来,我市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推进服务外包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释放新动能。

产业规模快速增长,位居淮海经济区首位。五年来,徐州市外包执行额从2016年3.78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55.75亿美元,其中离岸执行额从2016年1300万美元增长至2020年10.44亿美元,产业规模跃居江苏省前列,淮海经济区首位。

业态发展全覆盖,产业结构向高端攀升。全市实现了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和知识流程外包(KPO)领域全覆盖发展,并形成工业设计、安全科技、生物医药研发等服务外包优势业态。2020年,ITO、BPO和KPO执行额分别占全市服务外包执行总额的34.58%、28.27%和37.15%。以工业设计、工程技术、生物医药研发为主的KPO在全市外包业态中占主导地位,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提升。

企业加快培育集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连续4年举办中国(徐州)国际服务外包合作大会,招引集聚了华为、软通动力、贝塔斯曼等一批知名服务外包企业。加快培育徐工信息、赛摩智能制造、精创电气等一批本土外包龙头企业,在工业设计服务、工程技术服务等领域形成鲜明特色,共建成1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和10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服务外包企业的技术能力和专业水平不断提升。

■如何推进制造业服务化?

徐州是装备制造业大市、中国工程机械之都。近年来,我市坚定“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战略,大力推进服务外包产业全方位参与两化融合、智能制造,坚持制造与服务相结合,引导制造业服务化发展。

一方面,依托徐州制造业优势,搭建制造业服务化合作平台。打造了徐工信息汉云、赛摩协同智能等制造业服务化合作平台,提供高端制造业技术研发解决方案,为制造业企业实现信息化转型发展提供技术服务。

另一方面,发挥徐州龙头企业引领作用。以徐州市工程机械龙头企业徐工集团为例,我市积极引导推进制造业服务化,培育了徐工信息、徐工研究院、徐工科技、徐工电商、徐工智联、徐工融资租赁、徐工进出口等一批制造业服务化企业,实现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下一步,锚定高水平建设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我市将瞄准国际化,积极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充分发挥我市在建筑、工程、智能制造等行业的综合优势,加大力度承接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大力拓展多元化市场。

瞄准高端化,紧跟服务外包正向知识经济、数字经济迈进的新趋势,培育壮大知识流程外包和信息技术外包,加快发展高附加值业务。瞄准融合化,充分发挥我市装备与智能制造业的综合优势,积极开展装备制造等领域的跟随服务,聚力突破重点领域。推动服务外包向高技术、高附加值、高品质和高效益转型升级,建设淮海经济区服务外包首位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