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三个不相信』精神永放光芒
◎徐报融媒记者 吴悠 见习记者 王艺宸
为纪念杨根思烈士牺牲71周年,日前,泰州日报社与泰州军分区、泰州报业传媒集团、泰州市消防救援支队联合开展“重走英雄路、致敬杨根思”大型融媒体行动。徐报融媒记者跟随泰州日报社一同走进淮海战役纪念馆,探寻杨根思烈士在徐州这块红色热土上留下的足迹。
“在淮海战役第三阶段围歼杜聿明集团的战斗当中,杨根思所在的华野一纵加入了作战。杨根思在作战中几次炸毁敌人地堡,完成了战斗任务。战后他被授予华东三级人民英雄的光荣称号……”在淮海战役纪念馆陈官庄战斗要图前,讲解员将那段历史向采访团娓娓道来。
1922年,杨根思出生于江苏泰兴的一户贫苦农民家庭,为了生活,他11岁时就跟着哥哥到上海当童工。后来工厂倒闭,杨根思回到了家乡见到了童年时期的亲密伙伴马海山,两人相见,格外亲切,马海山经常给杨根思讲述新四军东进抗日的故事。杨根思听得热血沸腾,激动地说:“我一定跟着共产党、新四军走。”1944年3月,杨根思如愿以偿地报名参加了新四军,成为了老一团一营三连三排九班的一名战士。
“杨根思正是从淮海战役的炮火中成长起来的,从普通战士成长为了一名指挥员。”泰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刘小东曾在杨根思连所在集团军服役,转业后,他一如既往对杨根思英雄事迹进行搜集、研究和宣传。
刘小东告诉记者,在1948年的淮海战役中,杨根思带领全排一举炸毁敌军5个暗堡,毙敌30余人,缴获轻机枪3挺,全排无一伤亡。“战后他再次被评为‘战斗英雄’,这是他第五次获得荣誉称号。”刘小东说,实战最能磨炼人的意志,杨根思对党忠诚、勇敢向上、身先士卒,虽然他的文化水平不高,但是悟性很高,懂得反思作战。
采访过程中,淮塔讲解员特别提到了蓝阿嫩与杨根思之间的故事。鲁南战役中,身为爆破员的杨根思任务是炸掉十字路中间的大碉堡和周围的三个暗堡。但面对敌人的封锁,杨根思怎么也无法近前。
杨根思心里直冒火,他来到壕沟里,碰上前来查看敌人火力的蓝阿嫩副团长。一见面,他就请求副团长批准他在此作壮烈牺牲。“不行,要减少不必要的牺牲!”杨根思申述道:“敌人三面火力,没有死角,只有……”“难道没有另一种打法吗?”兰阿嫩副团长指着东北面的四方碉堡:“现在命令你马上把那座四方碉堡炸掉!只准胜利,不准牺牲!”“是!”杨根思二话没说,抱着炸药包转身就向四方碉堡冲去。
经过这一番指点,杨根思抱起炸药包飞奔,很快接近了四方大碉堡。他听到里面的人在争吵,贴墙一听,里面正在内讧,闹着究竟是投降还是不投降,杨根思窜进四方碉堡,高举着手榴弹大喊:“缴枪!一个一个走出来!”
敌人被突然出现的解放军吓呆了,颤颤抖抖从房子里和碉堡里爬出来,排了长长的一队,大约有100多人,杨根思一想自已单枪匹马,面对这么一大队人可不行,要先控制住局面,于是他沉着地发布命令:“集合!成两列横队,向左看齐!”就这样,要求牺牲的杨根思带着100多名俘虏安全地回到了部队。
1950年10月,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号召,刚参加完全国英模大会、受到毛主席亲切接见的杨根思,主动请缨奔赴朝鲜战场,面对严峻的挑战,杨根思发出了“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的英雄宣言。1950年11月29日,杨根思在坚守小高岭战斗中,用尽弹药后抱起炸药包冲进敌群,与40多个敌人同归于尽,年仅28岁,用生命守卫了阵地。
热血洒他乡,生命交给党。1951年,志愿军总部为杨根思追记特等功,授予“特级英雄”荣誉称号,并命名其生前所在连为“杨根思连”。2009年,杨根思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2019年,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杨根思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
“这次来到徐州采访,对于杨根思的英雄一生,特别是在淮海战役过程中的英雄事迹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入的感受。”采访团纷纷表示,“三个不相信”精神是永放光芒的精神富矿,大家要把“三个不相信”精神学习好、传承好、宣传好,让“三个不相信”精神永远闪耀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