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让每一位老人都得到精心呵护

2021-11-25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薛鹏
2021-11-25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徐报融媒记者 闫琦

冬日暖阳下,一株株佛手花安静生长。

栾艳老人盯着她深爱的花儿,告诉老伴赵德林:“今天又开了一朵。”双目失明并患有帕金森病的赵德林安静地躺在徐州佳和鼓楼颐养中心的护理床上,84岁的老人,除了偶尔想起曾任空中飞行员遨游蓝天的岁月,多数时候,他就那样静静躺着。

吊形吊影的老人背后是一组日益庞大的数字:133.72万,这是截至2020年末全市65周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口数量,占户籍人口的14.72%。预计“十四五”末,全市65周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口将突破170万人,占比将超过20%。

如何高质量地享受老年生活,是隐藏在老龄化背后的心理焦虑。

近年来,徐州市不断深化养老体制改革,提出了“党政主导、部门协调、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的发展原则,通过政策扶持、产业规划、资金投入、设施建设、创新机制等措施,初步建成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发展体系。

■15分钟,实现“不离家”养老

刚过中午12点,佳和营养膳食中心就热闹起来,十几张餐桌坐满了前来就餐的老人。

椒盐大虾、芹菜肉丝、香菇青菜、蔬菜蛋汤……这些饭菜都是按照老年人的口味,经过精心设计,营养均衡、好咀嚼、易消化。

“花十几块钱就能吃到四菜一汤,还有水果和小菜。”自从徐州佳和鼓楼颐养中心运营后,这里的营养膳食中心就面向全社会老人开放。冯阿姨和老伴经常从家步行10分钟到这里吃午饭。冯阿姨说,平时老两口在家,买菜、做饭、收拾,时间成本划不来,营养膳食中心为他们带来许多便利。据统计,自去年9月试运营以来,约2万人来这里就餐。

这里的佳和学院设有钢琴室、舞蹈室、台球室、棋牌室、心理咨询室等,有1000多名学员分散在40多个兴趣班,他们大多居住在鼓楼区,均是15分钟养老服务圈的受益者。

“5分钟就到家!”在泉山区和平街道民康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刚享受完免费按摩服务的焦龙升老人正给老伴打电话。另一边,服务中心站长李颖也开始忙活起来,她要为住在附近行动不便的4户老人送餐上门。

行动不便,可享受上门陪护服务;子女无暇做饭,可就近解决三餐;足不出户,也能享受社区内提供的助餐、助洁、助浴、助医等服务……目前,徐州“15分钟养老服务圈”已基本形成。全市69个街道已建成91个日间照料中心,覆盖率100%;城市社区建成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649个,覆盖率87%,农村社区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989个,覆盖率49%;建成老年中央(中心)厨房32个,社区助餐点543个,幸福互助院(关爱之家)315个,接受上门服务的居家老人数达30.63万人。

徐州升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的实践,得到了有关部门的肯定:云龙区、邳州市、铜山区、泉山区、鼓楼区等5个区(市)分批入选省民政厅、财政厅确定的省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创新示范地区名单,入选数位列苏北第一;贾汪区潘安湖街道马庄村、泉山区翟山街道管道社区、铜山区三堡街道潘楼村、邳州市东湖街道坝头社区入选“2021年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拟命名名单。

■“老有所依”+“老有所医”

10月23日下午,九如城(云龙)康养中心513房间紧急呼叫器响起,护理员邵师傅跑向房间,看到88岁的施爷爷坐在轮椅上,脸憋得发紫,老伴吴奶奶端着一碗葡萄站在身旁。

“不好!”邵师傅迅速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一颗葡萄从老人嘴里吐了出来。值班医生、护士立即为老人测量生命体征并给予氧气吸入,老人转危为安。

敞亮的房间内,助老设施、饮水机、冰箱、电视等一应俱全,按下呼叫器,护理人员随叫随到。这里“可养可医”,满足老人多层次需求,既让老人“老有所依”,又能实现“老有所医”。

“通过‘医’的加入,突破传统的养老服务模式,利用‘医’的成熟标准,提升养老服务质量。”九如城淮海区域徐州公司总经理王明丽说,这里配套有康复医院,为每位入住九如城的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定期对老人进行健康评估,还可进行专业康复治疗。

泉山区博济老年公寓是江苏省示范性医养融合机构、省安宁疗护试点单位。老年公寓设有“健康颐养、医养融合、安宁疗护、重症失能照护、认知症照护中心”5个板块,全院开放床位400张。

如今,医养融合在这里得到了有效的实践。2017年3月,该公寓申请成立了博济康复医院,与老年公寓组合,架构起“有病医疗、无病养老、前医后养、医养融合”的结构性框架。“医院投入设备1000多台,设有7个临床科室、5个医技科室,有评估、心理和精神慰藉等3个功能科室,初步走上了医养融合的轨道。”博济老年公寓院长唐如莲告诉记者。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医养融合”解决了医院不能养、养老院不能医、家庭无法照顾的特殊群体的要求。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各类养老服务机构207家,拥有各类养老床位70860张,每千名常住老人拥有养老床位达40张,其中,护理型养老床位32838张,占养老机构床位的69.76%。医养融合积极推进,养老机构医疗服务签约率和覆盖率均达到100%。

■加快破解养老服务供需结构性矛盾

徐州市高龄老年人数量日益增多,老年人带病率、失能率不断上升,全社会对于生活照料、社会支持、康复护理、长期照护、老年医疗等专业化养老服务需求持续增加。

“当前,徐州面临着养老服务供需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融资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宽、养老服务业专业性人才短缺等多重困局。”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尹学乐介绍,《徐州市“十四五”养老服务发展规划》中明确了推动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

在加快完善多元化养老服务供给体系方面,引导居家养老服务向精细化、个性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健全完善家庭养老服务支持政策,制订完善家庭适老化建设标准及规范,引导建设家庭照护床位;引导社区养老服务向区域性连锁运营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农村幸福院等互助养老设施,探索“物业+养老”服务模式,积极开展互助养老服务,提高社区层面健康养老服务水平。

在拓宽养老服务融资渠道方面,加强养老服务信贷支持,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向产权明晰的养老服务机构发放资产抵押贷款,对符合条件的民办养老服务企业提供创业担保贷款,依法享受贴息政策;支持商业保险机构举办养老服务机构或参与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设和运营,适度拓宽保险资金投资建设养老项目资金来源。

在推进养老服务人才高地建设方面,将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纳入全市职业教育体系和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做大做强淮海健康养老职业教育集团,支持高校办好健康养老研究院及养老特色专业,探索开展养老服务产教融合项目试点,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工作;建立完善与江苏养老服务发展水平相匹配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将养老护理员作为急需紧缺职业(工种),落实各类补贴,加强专业人才的培训力度。

“今年开工建设20项养老服务重点项目,总投资78.5亿元,新增养老床位12018张。”尹学乐说,锚定“九大任务”和“十项重点工程”,确保到2025年基本形成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养老服务发展新格局,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养老服务业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