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县域新闻 > 贾汪 > 正文

在这里,群众的掌声不断

2021-11-23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
2021-11-23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为困境儿童家庭送爱心保险。
为困境儿童开通『爱心专车』。

◎文/徐报融媒记者 柳喜峰

蒋新会

图/徐报融媒记者 刘晟

为进一步推进“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为更好地帮助困境儿童,贾汪区大吴街道积极响应贾汪区委“‘两在两同’我先行”社会文明程度与治理效能双提升行动,积极开展“爱心助力困境儿童健康成长行动”,以做深、做实为导向,探索切实可行的路径推出实打实的举措,全力解决困境儿童家庭的“急难愁盼”问题。从今年8月起,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十必联”志愿者和街道全科联络员的见面见底入户走访与摸排,为辖区114名困难儿童制订了“一童一策”帮扶档案。目前,正联合辖区内的民企、卫生院、司法所、妇联、教育等部门,为辖区内80位困境儿童及家庭精准实施“一童一策”精准对口常态帮扶,为群众送去实实在在的温暖,在做深做实走深走心方面走在了全区前列。

“爱心专车”开起来

11月18日上午7:30,大吴街道瓦庄村委会,一群孩子和家长在志愿者的引导下有序上车。这不是一辆普通的公交车,这是大吴街道自11月15日起,为辖区的困境儿童及其监护人专门开通的“爱心专车”。

专车从大吴出发,途中停靠辖区内7个站点,终点是贾汪区特殊教育中心学校,全程18公里,耗时40分钟左右。专车设有26个座位,分别应对辖区内的13位需要上学的困境儿童及对应监护人。大吴街道小吴村的李金花兴奋地告诉记者:“这下可省心了,既方便,又舒服!终于不用考虑电动车的电足不足、天气冷不冷的问题了,还安全!非常感谢政府为我们群众着想……”

李金花的兴奋不是没有道理。李金花的两个儿子都是先天性智力障碍,大儿子每天要去贾汪区特殊教育中心学校上学,小儿子每天还要去徐州市区做康复训练。这些年来照顾两个孩子的重担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如今“爱心专车”的开通,大大解决了她的生活难题,让她觉得“自己的天空又亮了起来”。

大吴街道通过“十必联”志愿者前期走访困境儿童,了解到就读于贾汪区特殊教育中心学校上学的孩子上下学乘车成为一大难题。得知这一情况后,街道立即召集教育、交通、社区等相关人员召开专题会议,并前往学校现场实地考察。经过商讨,最终商定开通一班由大吴—贾汪区特殊教育中心学校的爱心专车,开启“爱心班车护童行”行动,切实解决这些学生上下学乘车的难题。下一步,街道还会根据实际需求,及时调整车辆大小与公交线路。

“爱心保险”买起来

李金花的感谢不止“爱心专车”给她的生活带来的便利,她还收到了大吴街道为两个孩子及自己家人办理的健康保险。实际上,不仅李金花,大吴街道的80位困境儿童及其监护人都在这次行动中被纳入了保险范围,包括户口在大吴,实际居住地在其他乡镇或贾汪城区的。这是大吴街道针对困境儿童于近日启动的“爱心保险伴成长”计划项目,11月15日,李金花家收到了这份保险合同。

目前,80位困境儿童及其监护人的“爱心保险”已在陆续办理中。在困境儿童保险保障方案中,包括了意外伤害保险、重大疾病保险、住院费用补偿医疗保险、住院定额给付医疗保险、儿童意外伤害补偿保险等。在困境儿童家庭成员保险保障方案中,包括农村小额团体意外伤害保险、农村小额意外费用补偿团体医疗保险等。儿童及家庭成员的保障金额均达10万元以上,给困境儿童家庭带来了“双保险”的温暖帮扶,家庭及孩子都多了一份保障,解决了困境家庭的后顾之忧。

“公益体检”做起来

11月15日正式启动的还有大吴街道推出的“公益体检暖童心”行动。家住大吴街道解台村的困境儿童小单(化名),今年7岁10个月,因为脑发育迟缓,其妈妈陈媛从他6个月起每天带着他上康复训练课。这些年中,因为孩子的残障,平时忙于照顾、工作和生活,对孩子的体检也不及时。这一次,被通知参与街道组织的公益爱心体检,这种特殊的关爱让她倍感温暖,“不仅享受免费体验,还有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不定期前来慰问,给孩子送来助学金,订制了鞋子。”

至11月18日,大吴街道已经有22名困境儿童参加了“公益体检暖童心”行动。该行动通过对困境儿童开展运动能力检测、肌力测定以及个性化X线检查,如有心脏杂音的给予心脏彩超检查,帮助困境儿童创建健康档案,以后固定每个季度开展一次公益体检,还会根据困境儿童家庭的不同需求,不定期开展上门体检,真正让群众方便,真正做到与群众心连心。

“成长环境”美起来

蔡玉芳是鹿庄村的低保户,由于儿子儿媳都有智力残疾,平日照顾聋哑孙女的重担就落在了蔡玉芳和老伴彭玉金的身上,其居住的土坯房因年久失修成了危房,为改善老人和孩子的居住条件,11月初,大吴街道、鹿庄村和爱心企业三方决定共同出资,为老人重建新家。目前,新房地基施工已经完成,预计年底前就可入住。

这是大吴街道关爱困境儿童行动中的一项。根据前期建立的“一童一档”,一些困境儿童家中日久失修,屋内光线昏暗,房间墙壁已十分残旧,多处出现脱落现象,影响了平时的生活及孩子的正常学习。为了改善街道困境儿童的居家成长环境,大吴街道为辖区内十余户困境儿童家庭进行“改造升级”,开展“宜居行动”,粉刷墙壁、更换新的床、课桌、被褥,整个居住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困境儿童备受鼓舞。对其他儿童根据需要购买书籍、益智玩具、衣物等。

近期,今年65岁、家住大吴街道瓦庄村的孟宪英心里特别舒坦:“感谢政府的政策,感谢政府的帮助,我家孙子这些天可高兴了……”

孟宪英的孙子小王(化名)今年13岁,上初二,10年前父亲离世后没多久,母亲便离家出走无音讯,他跟着奶奶长大。可孟宪英不识字,年纪也大,平日在草莓园里干活,靠微薄的收入维持生计,但改善家里的居住、学习等生活环境就不太可能了。近日,大吴街道联合民企为孟宪英家里添置了新床、大衣柜、新的学习桌椅等,还送来了很多学习用品。“孩子这些天可有精神了!”孟宪英止不住地高兴。

“一童一档 一童一策”

“除了给予经济救助,还要及时关注困境儿童的思想动态,我们给他们每人建立档案。”大吴街道宣传科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大吴街道共排查114名需要帮扶的困难儿童,有需要经济帮助、学习帮助、康复体检、心理辅导、爱心陪伴的,其中申请困境儿童的条件包括孤儿、父母监护缺失的儿童、父母无力履行监护职责的儿童以及重残、重病等,目前经民政系统认证的80名困境儿童全部落实“一童一策”,按照企业结亲、班子成员包挂、科员帮促、村干部联系的模式组建“一童一团队”,真正实现“精准+精细”“常态+长效”帮扶。除此之外,大吴街道还整合了教育部门的“七彩虹”、医疗系统的“医路童行”、妇联的“与你童在”、民政的“泉新益”社工志愿者、司法的“法律护童”、机关干部“公益监护人”6支志愿者服务队,对困境儿童开展全方位关心关爱。目前各支志愿者服务队已经开始帮扶工作。

大吴街道党工委书记袁朝锋表示,通过见面见底的实地探访,我们感同身受地体会到困境儿童的困境情况,在“爱心助力困境儿童健康成长行动”中,干部队伍在对接帮扶工作推进中有所思、有所悟,锤炼了务实的工作作风。下一步,大吴街道将对不符合困境儿童标准、没法申报的,但是事实生活状态比较困难的儿童参照类似困境儿童标准进行兜底帮扶,进一步将实事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