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县域新闻 > 贾汪 > 正文

群众所盼就是政府努力所向

2021-11-17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
2021-11-17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亲人见面。图由两妥社区提供
“十必联”志愿者李垒和方春霞丈夫耿怀果。

◎ 徐报融媒记者 柳喜峰 蒋新会

“20年了,压在我心底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了,现在浑身轻松。这要感谢各级政府领导,是他们解决了我们家20年来的大难题,不仅帮我办理好了户口和身份证,还让我找回了割裂已久的亲情,让我这20年来最遗憾的事有了最圆满的结局……”11月12日上午,贾汪区大吴街道两妥社区居民,37岁的方春霞坐在干净的堂屋里,面对徐报融媒记者的采访,脸上时而挂满笑容,时而又泪流满面。

在两千多人的两妥社区里,方春霞家的小院并不起眼,却干净、整洁有序。夫妻俩在镇上的家具厂工作,有一个孩子正在上初中,生活简单而规律。但方春霞却跟左邻右舍有所不同,她有一个不一样的故事。

缺失的户口和割裂的亲情

拥有户口,对每个人来讲是最正常不过的。但对于方春霞来说,却曾是可望而不可及的。20年来的贾汪生活中,方春霞一直是“黑户”,户口本和身份证都没有。“往年还显不出什么不方便,但自从疫情发生以来,一遇到坐车、进厂进村就抓瞎了,这些年我也没有办理医保、社保。”方春霞说,因为联系方式的变化、无法购票坐车,她已经20年没有回过娘家了。

这要从2001年说起。那年,方春霞才17岁,跟着乡亲和要好的小姐妹坐着大巴车,从老家安徽省望江县来到贾汪的一家砖瓦厂打工。就在那时,她认识了当地小伙耿怀果。他们从相识到相爱,最终生活在一起。“家离得远,就没有牵移户口,没有领结婚证。”沉浸在幸福婚姻生活中的方春霞渐渐与老家失去联系。当年一时图省事,让方春霞有了后来的大难题——因为长时间没有回娘家,且失去联系,老家把她的户口注销了,而上一代身份证早已失效,这些年虽然多次想回娘家看望父母,但因双方固定电话号码和地址名称的更换,出门又没有有效证件,再加上工作和生活的忙碌,一直没能如愿。“黑户”不仅给方春霞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更让她有家难回,“这么多年不能回家看望父母和亲人,常常既愧疚又伤心,特别是逢年过节的时候,那种思念家人的滋味就像在心上系了一个秤砣,沉甸甸的。”或许是长期的心事所致,与同龄女人相比,方春霞稍显“老态”。方春霞想起以往思念亲人的那种心情,再度哽咽起来。

“群众所盼就是我们的努力所向”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今年8月份,贾汪区开展“‘两在两同’我先行”社会治理与文明程度双提升行动,区深改委审议通过的《“十必联”工作夯实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十必联”志愿者要逐户走访,见面见底,全面摸清群众家庭情况,听取群众需求,把工作做到群众身边、把矛盾化解在最基层,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力求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在两妥社区的“十必联”志愿者、治保主任李垒多次走访方春霞家后,不善与人沟通交流的夫妻俩终于鼓起勇气,把想找回方春霞户籍、办理身份证的事说了出来。

“群众的事就是自己的事,群众的困难、群众的期盼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李垒说。

方春霞的户籍难题被李垒反映给社区党总支书记吴过,因涉及多部门联动,此事被村、镇、区逐级上报至贾汪区委“双提升行动”“问题转交办公室”。贾汪区委书记薛永高度重视,批示中要求各级部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将百姓事作为头等大事。在大吴街道党工委的直接指挥下,街道派出所和两妥社区迅速行动,派出所安排户籍民警专人对接,两妥社区成立由吴过牵头的“方春霞望江县寻亲小组”。民警与社区携手联系望江县方面,经查询,因方春霞多年未与家人联系,家人已经到派出所将其销户。如果要恢复方春霞的户口,必须由她本人到原户籍地完成户籍核实、身份登记、拍照、落户等一系列手续。同时,经过多方努力,方春霞与妹妹方红霞联系上了。当姐妹俩的手机接通时,两人都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寻找姐姐的消息,由于当初的联系电话都变了,根据最初的地址,我还给姐姐寄了两封信,但都石沉大海,都以为姐姐出了什么变故。这次在贾汪区政府的帮助下能联系上姐姐,真的是太高兴了,我们全家人包括亲戚邻居听说后,都替我们高兴。”方红霞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

千里奔波找回亲情和户口

为了给方春霞尽快解决户口问题,10月11日,大吴街道安排专车专人,驱车600余公里,在李垒和大吴派出所民警史志远的陪同下,方春霞一家三口回到方春霞的老家安徽省望江县长岭街道。

当方春霞的父母见到大女儿的那一刻,因长久得不到女儿消息的嗔怒和埋怨而高高扬起的手,变成了温柔抚摸和久久的拥抱。“女儿好好的就好,能回来就好。”泣不成声的方春霞的父母十分感谢贾汪为女儿回到老家付出的努力。

望江县长岭街道也被方春霞的千里寻亲所感动,街道和派出所联合服务,以最快的速度为方春霞办理好恢复户籍手续。10月28日,望江县那边传来消息,方春霞的户籍恢复了。已回到贾汪家中的方春霞得到消息后喜极而泣,自己再也不是“黑户”了。

经过多方协调、走访取证,跨越两省,千里奔波,跨越20年的时空,经过两地政府的帮助,方春霞的“根”终于找回来了!

11月8日,方春霞持户口本坐车回望江办理身份证。“千里认亲—恢复户口—办理身份证—领结婚证—迁移户口—办理合作医疗、社保等各类权益,这是我们给方春霞解决户口难题设定的6个步骤。”两妥社区党总支书记吴过告诉记者。

“这下妥了吧,以后安心在这里生活吧。”两妥社区的左邻右舍都为方春霞夫妇感到高兴。“这一次千里寻亲之行让我们亲身见证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真切关怀,他们不计时间、不计金钱、不惜成本为我们服务,真是太感动了。”这几个月来,夫妇俩也变得开朗了许多,从少言寡语到逢人便讲感恩之心,感谢帮助过他们的每一个人。

■采访实录:

在采访的过程中,方春霞一直“以泪洗面”,这里面有对父母和家人的悔意,有失而复得的激动,有对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感恩。

问:父母见到你的那一刻,第一反应是怎样的?

答:有些恨,恨我为什么那么多年无音讯,想打我。

问:回到老家的那几天,怎么过的?

答:年迈的父母为我们办了一场婚礼——请来亲戚办了两桌喜宴,还发了红喜蛋,算是发嫁仪式,将我正式嫁到贾汪。以前的小伙伴也都赶来看我。

问:刚才妹妹的电话里,仍有责怪之意,能理解她的心情么?

答:能。姐妹情谊最亲,她越恨我,就越与我亲。

问:这两次回去,给父母带了些什吗?

答:煎饼。可他们不习惯,咬不动,又让我们带回来了。还给了父母一些生活费,表达孝心。

问:为什么匆忙赶回,不在父母跟前多住几天?

答:日子总要继续,孩子在上学,还要打工挣钱,父母和妹妹们也要继续日常生活。

问:是什么让你们向志愿者打开心扉的?

答:经常来家里聊天,总是询问我们有没有困难需要解决的,次数多了开始相信了。

幸福就是如常生活安然其中。百姓的生活就如长流不息的河水,时而平静,时而湍急,平静如常时淡然而过,湍急时需要各方努力相扶相持。各级党和政府就是百姓身边的“急救队”,深入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用心用情服务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