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贾强真强!

2021-11-16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
2021-11-16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贾强用植保机为农户服务。

■人物档案

姓名:贾强

年龄:33岁

公司名称:邳州市华瑞粮食种植家庭农场

创业时间:2008年

创业方向:粮食种植

◎徐报融媒记者 吴云

暖暖的初冬,邳州市土山镇“80后”种粮大户贾强种下的3700多亩小麦在微风中婆娑起舞。作为一位职业农民,贾强去年11月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今年入围首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又被评为“徐州市十大创业标兵”。成立家庭农场、打造恒温育秧室、建设综合农事服务中心……贾强在实现智慧农业的道路上不停奔波,熟悉他的人都称赞:贾强真强!

机械化、智慧化

职业农民大放光彩

冬天对农民来说是比较悠闲的季节,然而成立了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的贾强却依然在忙碌。农产品储藏、农资配送、农业培训……样样都要操心。

受到“三乡工程”政策引导,在原先家庭农场的基础上,贾强今年和家人一起建设了综合农事服务中心,采取“十大”替代服务模式,涵盖农资育种到加工销售全过程,服务半径从原来5个镇扩大到12个镇。

“我父母都是农民,他们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管理粗放、技术设备落后、经济效益低下等问题,引发了我深入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浓厚兴趣。”贾强说,这个项目总投资500万元,建成“三库三间三室三中心”,包括机械库、配件库、农产品储藏库,产品初加工车间、农资配送间、产品展销间,学习培训室、电子商务和信息化管理室、农产品检测室,烘干中心、维修中心和育秧中心。另外他们还拥有良种繁育基地790亩。基地与省农科院、徐州市农科院合作,每年展示小麦、水稻新品种20个以上,新技术5项以上,推广面积达到80万亩。

通过项目实施,贾强服务的面积达到4500亩,帮助服务的村集体年增产112万斤,累计增加效益达220.5万元;小农户年增产240万斤,累计增加效益达500.4万元;家庭农场及种植大户年增产510万斤,累计增加效益达1005万元。合作社先后荣获了“全国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2020中国农机行业年度农机化杰出服务奖”等称号。

“‘三乡工程’的实施,为我的创业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力,取得了一些成绩,也使我深切地认识到,农民是一门职业,不仅永不失业,而且可以大放光彩。”贾强感慨地说,创业何必去远方,家乡一样放光芒!

离开都市返乡创业

种粮大户收获满满

贾强于1988年3月出生在土山镇街南村,祖祖辈辈都是农民,他从小就经常跟着父母到地里干农活,切身体会到农民劳作的辛苦。高中毕业后,他跟身边的很多年轻人一样,选择了到苏州打工,去自己向往的城市生活。

虽然人在都市,但作为家中的老大,每到农忙的时候,贾强还是会请假回老家帮助父母干活。贾强的父母算是比较有远见的农民,早在2002年就承包了30亩地,2006年开始实行机器插秧,农忙时还帮助周边农民种植。

“后来家里的活儿越接越多,父母却年龄越来越大,为了给他们减轻负担,我在2008年又回到了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2010年,贾强7000元购买了一台拖拉机。2012年又投入20万元采购了两台粮食烘干机,实现播、种、收全程机械化作业,这让他初次尝到了现代农业的甜头。

然而拓展农业机械化的进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2014年,贾强试着引进两台高速插秧机。受传统农业观念的影响,当时村民们看到机插的秧子又矮又黄,全部拔掉了,大家都担心秧苗这么小,长不出水稻来。每天都有人堵在他家门口,那是贾强人生中最低谷的一年,他甚至想过放弃。好在终于熬到了稻谷收获的季节,插秧机栽植的水稻亩产量并不比手栽稻产量低,甚至还要高一些,这又让他重新拾回了信心。第二年,不少农户主动找到他,要求使用插秧机种植水稻。

随着家中购置的农业机械逐渐增多,贾强觉得完全有余力再多承包一些土地。于是,2012年他在街南村以每亩800元的价格流转了241亩土地,用来种植小麦、水稻。凭着扎实的农技功底和精细化管理,当年小麦、水稻亩均单产达到2300斤,亩均纯收入达到700多元,被江苏省人民政府评为“江苏省种粮大户”。

作为新时代农民,贾强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农业政策。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农民创办家庭农场,他第一时间来到工商部门,登记注册了“邳州市华瑞粮食种植家庭农场”。如今,农场已经拥有497亩土地,主要从事小麦、水稻种植及稻米加工与销售。

带动乡亲共同致富

创业标兵信心十足

一人富不算富,乡亲富才是真的富。在贾强的带动下,土山镇及周边乡镇众多青年才俊都加入了返乡创业的队伍。他们经常在田间地头一起交流种植经验,贾强家里也是每天都不断人。

在发展农场的同时,贾强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他每年都会为敬老院捐赠自己种植的大米。2020年年初,他为土山镇奋战在疫情一线的工作人员送去富硒大米、蟹田大米、黑米500公斤。为做好疫情防控,他主动找到镇政府,要求义务提供无人机消毒服务,牵头成立了土山镇“义务飞防消毒小组”,组织3个植保专业合作社5台无人机,连续在全镇消杀40多天,每天消杀面积达到60万平方米。当他拿到全国的劳模奖金时,第一时间拿出了1万元购买了学习及生活用品,去看望6名孤儿。

作为黄土地上走出的创业标兵,贾强提醒过那些新入行者,农业种植的门槛并不是想象得那么低,利润也不是想象得那么高。当然,他希望有更多的青年回到农村奋斗,在一望无垠的农田中书写壮丽的青春诗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