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民生 > 正文

“十年磨一剑”!践行“双碳”战略,全球首个2万吨模块化颗粒硅项目在徐投产

2021-11-13  来源:徐州日报  编辑:孟祥
2021-11-13  徐州日报

徐报融媒记者 季芳 通讯员 沈扬 蔡广银 摄

日前,保利协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子公司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简称“江苏中能”)硅烷流化床法(FBR)颗粒硅新增2万吨产能11月10日已正式投产,这也是全球首个2万吨模块化颗粒硅项目。加之年初投产的1万吨产能,江苏中能颗粒硅有效产能已提升至3万吨。

江苏中能全球首个2万吨模块化颗粒硅项目投产,也意味着在“碳达峰”“碳中和”大背景下,符合能耗“双控”趋势的颗粒硅产品将更具市场主动权,有利于巩固徐州在上游硅料领域的优势地位,为徐州做大下游电池和组件规模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令徐州打造世界级新能源产业基地的宏伟目标渐行渐近。

根据保利协鑫此前发布的公告,江苏中能颗粒硅产能已拿下多家上市公司大单,企业在手总订单超60万吨。颗粒硅产能也因此成了保利协鑫的“逆转利器”,据其2021年上半年财报,实现盈利24亿元,负债率下降10多个点。

作为江苏省和徐州市重大产业项目,去年9月8日,江苏中能全球单体最大规模颗粒硅项目开工建设,首期1万吨产能今年初达产,二期2万吨产能11月10日投产,预计明年5.4万吨颗粒硅产能将全部释放。

快速投产并让母公司保利协鑫快速实现“逆转”的背后,是江苏省、徐州市、徐州经开区共同设立相应基金对该项目的金融“输血”,是徐州市、经开区专职“店小二”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是江苏中能研发团队“十年磨一剑” 潜心技改的心血结晶。

据介绍,江苏中能2万吨模块化颗粒硅项目的重要技术即硅烷流化床法(FBR)颗粒硅技术,是江苏中能研发团队“十年磨一剑”的高科技生产工艺。10月27日,FBR颗粒硅在取得中国第一张颗粒硅碳足迹认证证书的基础上,又拿到了法国环境与能源控制署颁发的《GCL颗粒硅产品碳足迹证书》,这也是迄今我国在颗粒硅方面获取的由国外权威机构认证的首张“碳足迹身份证”,标志着我国颗粒硅在碳排放大数据方面具备了领跑全球太阳能行业的绝对优势。加之该项目颗粒硅产能“体系化、标准化、数字化、集成化、智能化、模块化”的复制能力,也意味着江苏中能未来落地项目均将以此项目为基准模版建设,后继颗粒硅产能的释放将大大提速。

编辑:孟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