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张思德精神,始终坚持人民至上
张思德,一名普通的士兵,但他的名字与一个政党紧紧连在一起,升腾成精神之花——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支撑、铸就起党和人民的事业。新征程上,党员干部应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牢固树立群众意识,牢固树立为民服务思想,不断提高一心民的自觉性,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
坚持人民至上是我们党永远不变的“主旋律”。“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人们会自然而然地诵读起《为人民服务》的字句。1944年9月8日,中央直属机关、中央警卫团等1000多人,为张思德同志举行追悼会。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演讲,他把张思德身上闪光的思想和品德精炼成五个大字——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这篇演讲为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诞生进行了思想奠基。1945年,党的七大正式把“为人民服务”思想写进党章,明确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员干部应大力弘扬张思德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永固党的执政基础。
增进人民福祉是我们党永远不变的“坐标系”。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无数革命先烈和英雄模范人物前赴后继,牺牲奉献,塑造出了共产党人的精神底色。时下,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靡之风还有一定市场,有些人甚至宣扬“人的本性是自私的”、“不爱讲为人民,只爱讲为人民币”等错误观点。党员干部应大力弘扬张思德精神,思想上警钟常鸣、生活上一尘不染、作风上公道正派,始终将“人民至上”情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实将群众满不满意、群众答不答应作为衡量工作得失的唯一标准,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始终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奋斗。
紧紧依靠人民是我们党永远不变的“动力源”。作为共产党员,我们应深知:淮海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是人民群众干出来的,改革开放的历史伟剧是亿万人民群众主演的。来自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发展逻辑和胜利密码。党员干部应大力弘扬张思德精神,不忘初心常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冷暖记在心上,做群众的“贴心人”。应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关心群众,做到扑下身子,沉下心,真心与基层群众交友结亲,倾听群众心声,了解群众疾苦,回应群众呼声,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张蒙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