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四高”推动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新冠疫情肺炎肆虐全球已近两年,人类的生命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目前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已超过2.5亿例、超过500万人因此丧生,医疗资源不足和病毒变异等情况或将夺走更多生命。我国在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中始终坚持以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中心,得益于长期以来重视生物医药健康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强有力的疫情防控措施,我国疫情形势总体可控,同时自主研发的新冠疫苗在越来越多的国家接种,为全球抗疫持续贡献中国力量。
新冠疫情冲击下,生物医药健康产业正成为未来发展的必需产业,成为国家可持续竞争力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生物医药健康产业作为确定的战略新兴产业之一,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20年我国生物医药市场规模达到3697亿元,产业园区数量突破400家,形成了以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为核心的产业集聚区。但受限于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及外部环境因素等影响,我国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发展与部分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差距,仍存在龙头企业不多、人才支撑不足、产品竞争力不强、发展不够均衡等现实问题,应对标2035年现代化建设远景目标、狠抓“十四五”发展机会,加快推进生物医药健康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国际化发展。
坚持“高标准”做好规划布局,强化基本要素保障。紧扣“十四五”发展纲要和2035远景目标,着眼于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科学制定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发展规划,树立产业优先发展的地位。坚持区域联动、错位发展,全国一盘棋做好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引导资源合理配置,构建各有侧重、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新局面。进一步落实好配套政策,在市场准入、项目立项、土地供应、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优惠,帮助企业切实解决产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坚持“高品质”建设特色园区,打造高能级平台载体。按照新发展理念以及专业化、特色化发展思路,做精做细做大做强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园区,营造良好产业发展生态,不断提升园区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打造高端化、国际化、现代化生物医药健康产业集群。围绕产业创新发展需求,深入实施技术创新专项工程,优化重大项目布局,加快突破一批共性关键技术,以市场化运作推动研发、检测等公共平台建设,支持引导企业建设研发中心。全力打造一流人才创新环境,激励高校和科研院所积极培育健康产业人才,扶持重点企业为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培训基地,联合定向培养专业人才。
坚持“高要求”开展项目招引,夯实后续发展支撑。围绕强链、拓链、延链、补链,加快优质生物医药健康产业项目建设和招引,开展专题化招商。并注意项目结构安排,侧重于高附加、高发展、高效益的项目招引落地,加快引进一批龙头项目、高端项目、特色项目,吸引更多交互关联企业向生物医药产业链聚集,以优质项目推动产业链向中高端转变,不断提高生物医药健康产业整体发展效益。
坚持“高水平”做好企业服务,加快推进培大育强。注重成长型生物医药健康产业企业的培育和发展,重点围绕解决新药注册证、生产许可证“两证”审批难题,为企业进园提供一条龙精准服务。引导各种要素向创新型企业集聚,在资金项目、医保目录纳入、减税降费等方面加大倾斜力度,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鼓励和支持企业实施国内外并购重组及产品国际化,打造一批支撑产业发展的高端品牌,力争培育更多十亿级、百亿级企业,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和规模提升。(冯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