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筑牢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安全屏障

2021-11-08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
2021-11-08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王栋

当前,我市正处在产业结构转型的关键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步伐持续加快,新兴产业风起云涌,地域性火灾风险加剧。一是经济快速发展阶段的消防安全风险加剧。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传统性与非传统性火灾因素增多,“四大行业”、老旧场所、非法建筑、电气火灾、新兴产业存在隐忧,重大火灾隐患单位尚未全部完成整改,电动自行车乱停乱放、消防通道堵塞等现象依然存在。二是“三合一”、群租房、老旧小区的遗留性隐患不少。该类场所多分布于城乡接合部和农村,建筑复杂、管理混乱、人员密集,大部分地区缺少消防设施,防火分隔、疏散通道不符合要求,违规住人,一旦发生火灾,很难组织起有效的灭火和逃生。三是电气类火灾事故相对高发。部分老旧小区及居民自建房电气线路设置与冬季采暖用电矛盾突出,高频率使用负荷大、功率高的电热毯、小太阳、电油汀等用电设备,电气线路敷设却不规范,开关插座存在老化、安全等级低,电动自行车入户充电等现象,在市政府“安电惠民”工程实施前,此类场所电气类火灾事故占比较高。

去年以来,全市各部门和消防救援机构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准确把握全市消防安全状况,有效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坚决遏制较大以上火灾事故发生,公共消防安全环境持续得到优化。

一是夯实消防安全责任。各级党委、政府将消防安全工作纳入高质量发展和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范畴;教育、卫健、公安、民政、商务等行业部门按照“三管三必须”的要求,严格履职,率先在全省发布学校、医院、娱乐场所、养老机构、商场市场等消防安全行业标准规范;全市开展消防安全达标创建工作,提升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和管理人履职能力,1579家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推广应用单位消防安全管理系统,全面落实“1234+N”消防安全管理理念。

二是筑牢消防基层基础。市、县、镇三级政府均成立消防安全委员会,制订消委会成员单位职责清单,有效落实基层政府消防安全源头管控、行业管理和协同治理责任;明确乡镇(街道)消委会组织架构及工作职责,单位消防安全监管主体“双备案”制度;公安派出所继续履行消防监督检查和消防宣传职责,常态化运行“六联”机制;推动将消防安全纳入“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落实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

三是提升本质安全水平。紧紧围绕社会发展大局,全面推进“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在市政府领导下,联合应急、供电等部门推广“安电惠民”工程,向全市所有农村地区、城中村、老旧小区及“小微企业”推广安装漏电保护器,从源头上减少电气火灾事故;协同属地政府、行业部门开展未经消防审验既有建筑综合整治,消除消防安全隐患,努力实现火灾隐患“控增量、减存量、防变量”的目标,不断提升全市本质安全水平。

四是普及消防安全常识。广泛开展消防安全“五进”活动,加强行业部门、村(居)“两委”负责人、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和管理人、基层网格员等六类重点人群的消防培训,力争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消防安全“明白人”。同时,用好“119在行动”四星级服务品牌,不断延伸消防安全培训的触角,对人民群众、外来务工人员群体开展精准宣传,做好消防常识和基本逃生技能的普及教育。

五是练强打赢制胜本领。积极探索推行消防救援站常态化“防消联勤”机制,提升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的能力;对标“全灾种、大应急”的职能定位,强化实装、实地、实战训练,着力打造专业化救援救助体系;全面开展“专家型指挥员、工匠型消防员”比武竞赛,修订“高低大化”等各类作战预案编成;同时,进一步完善重大突发事件联勤联动联战机制,实现社会救援力量的初步整合,做好各类灭火救援工作的准备。

下一步,全市消防救援队伍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直面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努力构建现代化消防指挥体系,提高消防监督和灭火救援能力;提升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能力水平,提升我市本质化消防安全水平,提升人民群众消防安全的获得感,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消防支撑。

(作者系徐州市消防救援支队支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