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本报评论员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保护好生态环境就是在涵养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力和后劲。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深刻阐释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当人类友好保护自然时,自然的回报是慷慨的;当人类粗暴掠夺自然时,自然的惩罚也是无情的。我们要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徐州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大力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打造美丽中国“徐州样本”。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以美丽徐州建设为统领,统筹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使绿色真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城市良好形象的发力点。
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休戚相关。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问题,美丽徐州需要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成就美丽徐州。只有把绿色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才能有行稳致远的发展,才能有高质量的发展,才能有未来的永续发展,才能最终实现“美丽徐州”的目标任务。
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徐州,我们既拥有机遇,也面临挑战。就机遇而言,我市的产业发展正步入转型升级、扩量提质的快车道。“十四五”期间,我们要着力推动传统产业向着清洁化、智能化、高端化迈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尽快成为绿色发展“顶梁柱”,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就挑战而言,全市深层次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繁重。在此背景下,既需要我们大幅降低重点行业和企业能耗、物耗水平,积极推进社会用能方式变革,加快构建循环经济体系,有力支撑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还需要我们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只有把绿色发展的底色铺好,才会有今后发展的高歌猛进。”让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坚持以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描绘的美好蓝图为指引,以天蓝地绿水清为目标,把推动绿色发展的重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让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更加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