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法治”助力破解民生难题
◎通讯员 张悦
徐州经开区东环街道桥南头社区党支部积极践行“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积极协商解决民生突出问题,以推进“党建+法治”工作的具体化、有序化、常态化,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党建引领航向 织密法治网格
桥南头社区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建“户长”制为基础,创新构建“党建+法治”全域网格,着力加强法治工作、建强法治队伍。
工作中,包村驻队干部、“两委”班子成员组成“法治带头人”队伍,党员户长组成“法治明白人”队伍,网格员、法律顾问、“三官一律”(村官、警官、法官、律师)组成“安全信息库”队伍,形成“班子带头、户长明白、专业辅助”的“WLS”全域法治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关键少数”以上率下的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理清责任链条、拧紧责任螺丝、提高履责效能,加强多方协同合作,360度全方位增强居民群众法治理念。
同时,持续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把党的领导作为社会稳定的最大压舱石,确保法治宣传影响到楼、深入到户、普及到人。
抓好阵地建设 丰富议事载体
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对此,桥南头社区党支部结合本地实际,全力推进“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建设,将原有的协商议事室提档升级,配备多媒体设备,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焕然一新的协商议事室,使议事表达变得更加形象具体,成为了社区党委政府的“好帮手”、人民群众的“连心桥”和委员履职的“新平台”。
为了贴近群众,丰富协商议事载体,社区党支部还培育了一批“法治中心户”,将法治宣传阵地建在“法治中心户”家中,积极发挥“援法议事”在社会治理方面的支点作用,引导建立“党建+议事+调解”微模式,打造综合性、一站式、专业化的“援法议事”便民服务平台。
积极整合模范党员成立“红星”党群议事队伍,充分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协商、决定、办理、管理、监督基层群众自治事项,同时开展“线上+线下”服务机制,将援法议事进一步拓展到“八小时以外”,最大程度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推进援法议事 解决急难愁盼
今年7月,桥南头社区部分楼栋出现屋面漏水问题,不仅影响了顶楼居民的正常生活,而且还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居民们纷纷向社区反映。社区党支部第一时间介入,组织召开“援法议事”会。
会上,东环街道包村驻队成员、桥南头社区议事会成员、法律顾问、居民代表、街道建设办工作人员齐聚一堂,就“关于桥南头社区楼房漏水问题”展开讨论,共同商议解决屋面漏水问题,最终决定由东环街道统一扎口,桥南头社区全面配合,限期把屋面漏水问题解决好,这一决定受到了与会人员特别是居民代表的一致好评。
居民的“急难愁盼”经过协商得到妥善解决,虽然协商过程有争论、有困惑,但更多的是决心、是举措。桥南头社区党支部融合多方力量,把“援法议事”作为推进法治建设的重要基础工程,与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结合起来,把打造亮点与全面推开结合起来,让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不断提高。
桥南头社区党支部书记谭惠勇表示,下一步,将切实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强大工作动力,切实解决基层群众在法治领域的“急难愁盼”问题,创新时代的“晴雨表”,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