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民生 > 正文

《新闻联播》聚焦徐州“一件事一次办”,政务服务集成化改革走深走实

2021-11-03  来源:徐州发布  编辑:孟祥
2021-11-03  徐州发布

日前,央视《新闻联播》栏目在“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专栏中以“夯实为民初心 办好民生实事”为主题将目光聚焦到江苏徐州沛县新生儿出生“一件事一次办”。

“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是今年江苏省委省政府推出的一项重要的改革任务。徐州沛县推动“一件事,一次办”,将新生儿出生需要办理的多个事项整合。通过统一递交、联动办理,减轻了新手爸妈的负担。沛县行政审批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辛振霖介绍,新生儿“一件事”申报材料减少70%以上,办理时间压缩90%以上,沛县通过新生儿一件事共办理720件,约有600余件由EMS快递送达。

所谓“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是从企业和群众“办成一件事”角度出发,将多个部门审批的“一揽子事”集成打包,提供一站式服务。徐州推进“一件事”改革,线上搭建一体化数字化平台,线下指导全市县镇级政务服务大厅设立服务专区,在省定“13件事”基础上,持续推进优化事项上线,目前已经上线20项,全市办理1.1万余件,平均减少申报材料50%以上、减少环节60%以上、减少时限65%以上,减少跑动次数75%以上,满意率达99.9%。

此次被央视关注的徐州“一件事一次办”改革,以“零距离、零跑腿”为目标,将新生儿出生需要办事的多个事项整合成“一件事”,通过材料事先网上预审、上门收件、短信通知等方式,统一邮政,四证齐发。从原先最快一个月取证,到如今实现三日内办结,五日内送达,新生儿出生手续的办理再也不是父母“甜蜜的负担”。


新闻联播、人民网、新华日报、“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中国国防报……这么多媒体宣传报道徐州“一件事一次办”,究竟有什么独到经验?

为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一件事”改革工作部署,徐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高位推进“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改革,从工作机制、工作路径、推进落实等各个环节不断推进“一件事一次办”走深走实。

今年以来,徐州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创建以徐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徐州市政务办牵头主导,业务部门和基层单位为主力的“三主”推进机制,通过“一事一组、专人专班”的“日调度、周分析、月报告”工作制度,重点推动“一件事一次办”难题解决。为确保“一件事一次办”继承改革落地落实,今年8月以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调研了全市所有县级政务服务大厅、80余个镇村级为民(便民)服务中心,推出一系列新措施破解难题。

一是坚持顶层设计优先。在全省率先制定市级层面《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实施方案》,全面梳理近60个“一件事一次办”项目清单,明确主体责任。全市各相关职能部门以及所有县(市)区密切配合、协作联动,形成“集成资源、集中力量、集聚智慧”的纵横格局。

二是坚持系统建设领先。全省率先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工作架构。线上,在省政务服务网线上推进建设“一件事一次办”专栏和市县(区)一体化办理平台;线下,推进“1+1+2”试点工程,即:所有县(市)区政务服务大厅和镇(街道)为民服务中心设置“一件事一次办”服务专窗,每个镇(街道)根据具体条件设立不少于2个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一件事一次办”示范窗口,推动线上线下综合便民服务向基层延伸。

三是坚持实干苦干争先。徐州创新实行了分管领导“双包挂”制度,各包挂领导及责任处室及时沟通对接相关“一件事一次办”的业务牵头部门,梳理优化各事项要素信息、材料表单、办理流程,赴包挂县(市)区进行业务指导,确保各事项按时上线、规范运行。同时,全办上下凝心聚力,相关处室连续作战80多天,每半月召开一次办领导包挂县(市)区调度会,对相关事项在基层落地中存在的政策、技术、人财物等方面难题进行分析破解。

今年9月,首批“新生儿出生”“初次就业”等10个“一件事一次办”正式上线运行,目前已累计办件5320件,申报材料平均减少一半、审批环节减少60%、办理时限减少65%,跑动次数减少75%以上。10月份,企业开办、特种设备登记、办老年人优待证等第二批项目上线。与此同时,还组建了近8000人的市县镇村四级专兼职代办队伍,实行代办员向县级反馈审批要件、向群众送达办理结果的“双向代办”新模式。在沛县,行政审批局探索“红色帮办代办”服务机制,创新建设“红色政务大厅”,每日接受咨询人数100余人次,累计为民办事500余件;睢宁县行政审批局依托全县帮代办队伍构建“一个项目、一名管家、一个团队、一抓到底”的专班化服务模式。今年以来,共提供上门帮办代办服务达2241次,为56个重大项目提供全程帮办代办服务。

编辑:孟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