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新教育生态 激发学生求知欲
|
◎徐报融媒记者 颜子舒
以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核心价值追求,努力实现“教师行走的方式、学生的生存状态、学校的发展模式、教育的科研范式”四大改变,着力推进新教育实验。近年来,徐州市求是教育集团通过“探索—优化—推广”的模式,强化育人理念及课堂变革,发挥区域引领作用,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为依托,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使校园真正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
学校确立“对新时代育人要求的积极呼应”“学校课程实践的积累传承”“集校内校外、线上线下一体的学习空间”三条立项优势,依托学校前瞻性项目《儿童梦工厂:小学全域学习体系的多维建构》,在“以创启智,求是达新”的育人理念下,打造以儿童为中心,依托全域学习体系,在学习空间再造、课程设计、全域学习共同体组建、学习样态的开发等方面切入,帮助学生在梦想实现的过程中,提升学力,减轻学习负担。
结合学校实际,求是小学将“新教育十大行动”转化为四个实验项目,在全面开展新教育实验过程中,采用“3+1”选项方式,“3”即以“营造书香校园”“构筑素养课堂”“教师智能研修”三个必选项目为轴心,“1”为适合校情的“师生共写随笔”自选项目。进一步打造文化走廊,构筑文化载体,丰富文化视点,学校的创博园、紫藤苑……处处彰显学校“实事求是守正出新”的文化特色。
学校成立骨干教师和新教师读书团队,培植教师读书自觉,每到紫藤花开的季节,校园内花香溢着书香,人人是朗读者,处处是学习场。求是小学作为泉山区教科研项目的先行者,长期以来注重教师的职业成长,成立全域学习共同体,倡导师生共读共写、亲子共读。在家校共育方面,以换位体悟式家校共育实践路径的实施为依托,形成家校社育人合力。
学校以区域课程基地项目为抓手,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共同指向,努力探寻理想课堂模式,促进课堂教学由“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转型,实现学科育人价值向综合育人价值转变。积极打造“阳光体育”课堂,推进学校体育特色项目建设。学校积极实施“中央电教馆实验项目”,探索利用智能技术变革校本研修的模式,构建校本研修新生态。组织教师开展在线教研、基于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的精准教研、基于资源的自主研修等各类混合式校本研修活动。依托智能研修平台孵化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创新成果,形成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智能研修平台应用优秀案例。
有梦想、有行动、有坚持,徐州市求是教育集团将新教育实验与学校“双减”工作相结合,与学校的前瞻性项目及特色文化兼容并蓄,深耕“1+X”课后服务内容,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让每个生命成为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