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筑牢外防输入关 铺就平安回家路

2021-10-31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
2021-10-31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徐报融媒记者 张雷 见习记者 程晓薇

“经过近8小时的长途转运,5名特殊乘客安全抵达徐州隔离酒店。目前,情况稳定。”听到这个消息,第17期徐州驻昆山专班负责人宋莉莉一直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来了。

从10月17日接到省专班推送的次日需接转的返徐旅客名单,到启动特殊旅客接转应急预案,再到10月18日下午,成功转运5名特殊乘客,将其安全送达指定酒店进行隔离健康观察。这是一次特殊的转运任务,也是守护上海入境返徐人员安全“回家”的一次成功实践。

自去年8月3日昆山专班重启,到10月25日已安全运转448天,共转运上海入境返徐人员2572人,工作人员轮换17批,先后有485人次来自外事、公安、卫生和交通部门的人员参加专班,保持了转运“零事故”“零感染”,构筑起从“舱门”到“家门”的全链条、全流程闭环安全防线。

及时,让转运人员安全返徐

“上海现有5名回大陆的台湾同胞,需通过专班转运回徐州进行集中医学留观!”10月17日上午,徐州专班在对次日需接转的返徐旅客进行电话沟通时,了解到有5名台湾同胞需转运返徐。

在这5名同胞中,有一名91岁的老人,不仅有心脏起搏器植入病史,还患有糖尿病、左股骨颈骨折等疾病;另外一名老人,87岁,同样患重度糖尿病;还有一名同胞28岁,患有癫痫、小儿麻痹后遗症等疾病;3人均无法自理,行动不便需要坐轮椅。3名“特殊”同胞给转运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专班医护组经反复讨论,提出:根据3人目前的健康情况,用转运大巴进行长途转运风险极大。尤其对两位高龄、重病、行动不便的老人来说,大巴转运8-9小时会极大增加他们的痛苦,再加上专班车辆救治条件有限,一旦老人在途中发病,很难有效施救。

为此,专班负责人迅速将5人情况向市涉外联防联控组汇报,建议立刻启动市级应急预案,从徐州派两辆救护车到昆山执行对5人的接驳转运任务。同时专班着手制订特殊旅客接转方案:加强随车力量,由医护组长、安保组长和男医护共同随车陪护,交警引导组、交通组认真研究制订转运路线和突发事件应急路线预案;并对各环节进行了细致模拟。

很快,市指挥部同意了专班的请求:启动市级应急预案,派救护车和随车医生接驳5位特殊旅客。

协作,为乘客提供温暖服务

预案确定后,一场让乘客尽快、安全回家的接力赛迈上了起跑线。

“任务来了全力以赴,漂漂亮亮完成它。”10月17日晚上6点,正式运行仅仅7天的新沂市急救医疗站接到转运指令后,立即启动转运预案,迅速组织两组医护和驾驶员,两辆负压救护车连夜奔赴昆山,从接到指令到出发,他们只用了10分钟。到达昆山已是次日凌晨一点。

18日一早,救护车赶到5位台胞入住的隔离酒店,在办理好相关手续后立刻返回徐州。“由于这次转运乘客情况特殊,上车之前我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全程按二级防护要求穿好工作服、隔离衣,戴手套、工作帽、医用防护口罩。”带队主治医师冯虎,临床经验丰富;驾驶员王康,一直从事驾驶特种车辆工作。途中,一名患有癫痫的年轻人,表现出烦躁不安的情绪,医护人员通过耐心的安慰和细致的照顾,让他慢慢平静下来。另外两名老年人,医护人员不时给他们测量血压、血糖和体温,并主动和他们聊天,介绍家乡这些年来的变化。

“疫情不退,我们不停。”冯虎表示,虽然辛苦,但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保护好回到祖国怀抱的中国人,保护好我们的城市,守护好我们的国家,是每一个急救人最坚定的信仰。

担当,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

安抚转运乘客情绪、确保乘客生命安全、专班人员不断地往返在徐州与昆山之间、身穿厚重的防护服长时间无法进食……这些都只是徐州驻昆山专班队员的工作常态。

徐州位于江苏省北部,是省内路途最远、路况最复杂的转运线路。无论是严寒酷暑还是风雪雷电,近700公里的转运路程、8—10小时的转运时长、各种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无一不是对安全接转工作的严峻考验,一批批徐州驻昆山专班工作人员逆险而行、迎难而上,出征忘家、防控忘身,出色完成了一次又一次艰巨的转运任务。

“专班工作人员既是‘摆渡人’也是‘守门人’,不仅要保证入境人员平安返徐,也要守好疫情防控的大门。”宋莉莉表示,下一步,徐州驻昆山专班将继续坚决贯彻执行省驻昆山工作组的工作要求,将安全放在转运工作的首位,加强队伍建设,突出细节把控,聚焦转运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及时优化流程,落实快速反应机制,全面防范风险,为筑牢我市“外防输入”防线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