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打造强劲崛起产业新高地

2021-10-31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
2021-10-31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徐报融媒记者 胡明慧

实习生 陈茜

不久前,徐州淮海生命科学产业技术研究院研发的核心技术产品——用于基因检测的微米磁珠,以每颗13000元的价格出口美国;去年投入运营的鲲鹏(徐州)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的仪器产线、试剂产线加速运转,投产当年即销售500台荧光定量PCR仪器,达产后产值将超2亿元……

一个个强势崛起的项目,一个个加速发展的画面,串成了铜山区生物医药产业大发展的生动画面。以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有力支撑,铜山产业开启加速奔跑的“健康”发展模式。

科技创新开启加速发展态势

去年底开工建设的徐州淮海生命科学产业院,今年1月提交了28项二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其中26项体外检测诊断试剂的申报,开我市之先河。

从0到26,实现质的突破和量的飞跃,得益于淮海生命科学产业院与东南大学的强强联手。

“产业院依托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及东南大学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全面展开产学研合作及科技成果转化。而东南大学体外诊断方面的技术研发早在2013年就开始,如今正处于研发成果日益成熟的黄金期。”在徐州淮海生命科学产业院执行院长王建国看来,强强合作加速了研发和技术转化的进程,“最近,我们又申请了12个二三类体外检测诊断试剂项目,其中质控品诊断试剂,属省内首家申请。”

强劲的研发能力,也给项目产业化打下了好根基。有了这个根基,铜山生物医药产业拉开了大发展的框架。

落户铜山时间不长,徐州淮海生命科学产业院已形成产业化公司6家,其利用生物医学磁性微纳米技术研发的靶向磁性纳米探针、用于免疫诊断的微米磁珠、用于细胞分选的磁珠、用于核酸磁转染的磁珠,已在国内工业化客户中广泛应用,并且接到来自国外的订单,从源头核心技术上突破国外垄断。

与此同时,作为“种子企业”,徐州淮海生命科学产业院也让生物医药在铜山产生了更强的“创新黏性”。

思纳福医疗、阔然基因相继落户,未来铜山还将继续招引上海奥普、深圳亚辉龙等生产企业及上游企业,通过医疗器械供应链平台形成体外诊断下游供应服务,打造体外诊断产业链条。计划到2025年,仅体外诊断产业链,产业规模就可达到30亿元。

平台建设打造崭新发展模式

走进位于徐州高新区的徐州淮海生物医药产业园医疗器械CDMO平台,可以看到生物医药企业的轻装上阵、快速发展的一种崭新模式。

作为一家轻资产、重研发的科技型企业,江苏创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今年6月入驻淮海生物医药产业园后,便在CDMO平台租赁实验室,进行微生物水处理技术的研发,为企业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CDMO平台的共享实验室研发设备都是高标配置,比如说,相应生物医药实验都会用到的反转振荡器、高速离心机、色谱类仪器等,给我们的研发工作提供了很多便利。”江苏创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耿聪告诉记者,动辄上百万的研发设备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笔巨大投入,通过租赁CDMO平台上的共享实验室,无形中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的研发资金,让企业快速启步。

据徐州淮海生物医药产业园总经理季青介绍,园区CDMO平台提供从医疗器械孵化到上市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和服务。除了共享实验室,CDMO平台还建有1.2万平米的万级、十万级和百万级的有源医疗器械、无源医疗器械和体外诊断试剂等三大板块生产车间,“比如说刚刚落户的阔然基因,企业的厂房虽然还没有建好,但是他们可以利用我们的生产车间,进行产品的中试和生产。这样一来,时间成本就节约了出来。截至目前,平台已为15家企业提供了研发及生产方面的相关服务,加速了企业的发展步伐。”

未来,铜山还将在医疗器械CDMO平台、临床检验中心、植介入检测平台、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等技术服务平台的基础上继续完善研发平台和转化功能型平台的建设,为生物医药企业快速启步、加速开展保驾护航。

全要素赋能厚植优沃发展土壤

生物医药从初创到快速成长都需要大量资本支持。对于刚刚落户铜山的徐州秀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来说,正处于这样的初创期。公司总经理熊吉滨告诉记者:“公司在波士顿设有创新中心,南京设有研发转化中心,2019年下半年落地徐州高新区,做产业化基地。这两年公司主要做基础建设,包括设备购置、人员组建、产品开发设计及优化,目前产品处于临床试验阶段,预计明年下半年能拿到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实现规模化生产。”

秀微医疗核心产品是直径不到一毫米的外周介入微导管,但仅配置一台亲水涂层设备就需投入300万元。对于企业而言,启动初期,资金压力很大。

让熊吉滨安心的是,今年1月,铜山区为支持生物企业产业发展设立了5000万元的天使基金,2月份又设立10亿元医药产业配套基金,10月份将完成配套,“目前,进入了考察和测评阶段,通过测评,我们有可能拿到千万级的产业配套基金。这样一来,我们有信心,明年下半年实现产品规模化的量产,年生产10万根以上外周介入微导管,预计销售额达到2亿元以上,占领国内市场份额的5%—10%。”

鲲鹏(徐州)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最近也得到了一个好消息。“以前,申请生产许可证前,必须要去省医疗器械检验所做相关报备,整个流程走下来,大概要七八个月的时间。现在,徐州高新区正在着手准备建设江苏省医疗器械检验所徐州分所,这样一来,能节约一半的办理时间,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利好消息。” 鲲鹏(徐州)科学仪器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园区的发展环境越来越好,企业对于发展的布局也越来越大,“顺利拿到三类医疗器械资格证之后,我们预计一年可以生产2000到3000台荧光定量PCR仪器,产值大概在2到3亿元。”

与此同时,铜山对于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大棋也在精心谋划中——出台产业专项扶持政策,规划产业园二期核心区,培育发展优质企业。今年计划培育5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1家省级以上科技创业平台。

未来两年,将完成1200亩产业园二期建设,建设中美人工智能算法及智能医学研究院、灭菌中心、动物实验中心等产业平台,完善平台功能。到2023年,计划招引生物医药企业累计达120家。至2025年,计划培育50家高新技术企业,8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1家省级以上科技创业平台,引进高层次人才累计达100人……

瞄准产业强区的目标,铜山把生物医药作为突破口,正加速打造强劲崛起的产业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