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花香里见证乡村巨变
|
||
|
◎徐报融媒记者 张瑾
金秋十月,睢宁县邱集镇仝海村金灿灿的稻田里,丰收的人们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乡亲们,今天我们村千亩优质水稻开镰啦!”
“叶老师,是你帮俺们选的种,是你教俺们插的秧,你来开第一镰吧!”“不行不行!优质稻是你们亲手栽的,丰收的第一镰,当然得由你们开!”
“要不,请老书记开第一镰!”“镰是我打的,稻是你们栽的,第一镰我不能开。”
10月20日这天,徐报融媒《一把镰刀》剧组16人顶着寒风,经过30多条拍摄,终于完成了全剧最后一个场景的拍摄,顺利杀青。
至此,经过前期大量的准备和四天三地的拍摄,《一把镰刀》的12场戏全部结束,现已进入后期剪辑过程,将于近期推出,并通过汉风号、腾讯视频等网络平台播放。
■《一把镰刀》再写光荣
《一把镰刀》是继红色历史题材微电影《一把铁锤》之后,徐报融媒摄制的又一部红色现代题材微电影。剧本以原创纪实文学《仝海请回答》为底本,以打镰刀为生的党花一家人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思想升华、投身改革为主线,反映乡村振兴中党员干部带领全村人民脱贫致富、创业创新的历程。
“中国共产党党徽是由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图案。”《一把铁锤》微电影的学术顾问、江苏师范大学教授田崇雪说,“徐报融媒今夏拍摄的《一把铁锤》,讲述了在徐州建立江苏境内第一个中共党支部的共产党人姚佐唐的事迹,微电影在网络和影院播出后收获了各方好评。今秋徐报融媒再拍《一把镰刀》,两部微电影分别以铁锤和镰刀为剧名,富有创意又贴合主题。”
《一把镰刀》由纪实文学《仝海请回答》的主要作者、睢宁籍知名作家陈恒礼和艾丹创作,全剧时长20分钟,分洪海村“黄莲沟”、制种水稻田头、洪海老村部、洪海新村部等12幕。为了还原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农村场景,陈恒礼带着剧组多次考察寻找合适的拍摄地,协拍单位睢宁县邱集镇和徐州手创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给予了服装、道具、场地等多方支持。
与《一把铁锤》相比,《一把镰刀》对场景的还原度要求高,参与的演员多,台词多。为此,徐报融媒于开拍之前特向社会公开招募演员。出演剧中主角的三位演员皆有专业表演的经历,由徐报融媒记者客串的三位配角也表现出了专业的水准。演员们的表演得到了在拍摄现场负责外联工作的编剧陈恒礼的称赞:“大家表现出了我想表达的内容。”
■专业演员应征加盟
《一把镰刀》主角党花是一名大学生村官,先当村农技员,后任洪海村支部书记。党花的父亲党小铁是洪海村原书记,铁匠出身,打镰刀技术高超。党花的母亲黄连英是家庭妇女。三位主角戏份最多,也串起了全剧的主线。
饰演党花的演员是睢宁县柳琴剧团的青年演员杨雯静。二十岁出头的杨雯静与党花年龄相仿,被睢宁县柳琴剧团推荐给剧组。“我学的是舞台表演,平时表演面对的是舞台前的观众,在拍电影方面没有太多的经验,镜头感没那么强,此外,我与党花的干练也有差距。拍摄中,导演耐心地引导我在镜头面前找感觉、酝酿感情,让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杨雯静说。
在剧中饰演党花父亲党小铁的闫雪峰是舞蹈演员出身,拥有中国舞考级教师资格证书,现为贾汪区卧龙泉抗战景区演出团团长。他说:“老铁匠通过家传的一把镰刀向子女讲述党家几代人的革命史、带领村民改变家乡贫困面貌,受到村民的爱戴和拥护。我从这个角色身上,深深体会到了老共产党员的情怀。”
党花妈妈的扮演者是江苏省柳琴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周小翠,曾在多部大戏中饰演女一号。“党小铁的妻子是一个直言快语、心地善良的农村妇女。因苦日子、穷日子过怕了,对丈夫多年来为改变家乡贫困落后面貌未果而心存疑虑。”周小翠认为,“党花妈妈表面上不支持父女俩的改革,其实内心是一种怕改革失败连累村民经济损失的担心。”
■徐报记者各展风采
此次演出中,徐报融媒视觉新闻部多名记者担纲了制片、导演、演员的重任。饰演党花丈夫党禾的记者汤旭说:“作为一名表演专业毕业的学生,在从事媒体工作后还能够拍戏,是我这一年最快乐的事情。党禾在我的理解里是一个先进青年,他虽然有些谨小慎微,对党花的决定一时不能理解,却依然会支持她、帮助她,陪在她身边经历困难,分享喜悦。这些不仅是爱,还有共同为了村子更好发展的革命友谊。”
徐报融媒的主持人孙一男在剧中饰演技术员叶青,没有摸过镰刀的这位城里姑娘在收割场景的演出中表现得有模有样。她说:“叶青这个角色,起初我以为没有主角那么有分量,但拍摄中感受到她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对于村民们的帮助还是非常大的。因为有了她的技术指导,群众才有了信心,有了奔头,最后才在党花等人的带领下实现水稻种植的成功。拍摄当天虽然很冷,但现场的所有演职人员都非常敬业。”
从事影像工作6年多的张煜于今年6月入职徐报集团,在剧组中他不但担任摄像、剪辑工作,还客串了村民:“在这次参演微电影的经历中,我认识到表演和拍摄的不同视角。一个眼神、一个小动作带入的情绪,种种细节都会决定人物是否鲜活,是否有感染力。在四天的拍摄中,大家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克服了天气、环境、场景调度等困难,每个人都很辛苦,但也很有收获。”
■深入一线创新表达
在徐州市2000多个行政村中,仝海曾经是一片汪洋之海,在黄河泛滥的年代,这里的庄稼连年遭殃,被百姓称为“苦海”。这个往昔经济薄弱的贫困村,为了摆脱被贫穷紧锁的镣铐,一代代共产党人用奋斗和担当让仝海人实现了小康生活。
为写《仝海请回答》,陈恒礼曾驻村采风两个多月。在《一把镰刀》剧组拍摄期间,陈恒礼对村里的巨变如数家珍:仝海村5000多亩耕地,种植了4800多亩良种水稻,富起来的村子盖了办公楼、文化室、百姓舞台,村部前的敬心亭、小公园都是村民捐建的,村里建了米厂,从地里收上来的稻子就近加工,畅销全国各地。陈恒礼还向记者介绍了剧中党花的原型、村会计王翠,曾在2016年被选为仝海村好媳妇。
微电影《一把铁锤》《一把镰刀》的导演胡泽丘入职徐报集团之前曾从事过《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何以笙箫默》等影视剧的拍摄。执导由新闻媒体主创的微电影,在他看来既有担心又有收获:“担心的是在摄制团队不完整、设备不足、一些演员未从事过影视表演的情况下,能否完整表达影片的意义;收获的是与一群年轻人共同克服困难,以现有条件最大程度地完成了作品。”
“虽然我们的拍摄条件与正规剧组相差太远,但演员和摄制人员都很努力,特别是拍摄《一把镰刀》时遇到气温骤降,穿着单衣的演员们说话都不利索了,但大家心往一处想,为创新丰富传播正能量的形式,贡献媒体的智慧和力量。”胡泽丘说,“拍摄工作结束后,还有大量的后期制作,期待能够为观众演绎好这部来自我们身边的真实的乡村振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