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生物多样性,“中国方案”已被验证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10月12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在昆明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时,语出金句。
早在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就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又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还多次强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三江源、秦岭、祁连山、西溪、阳朔......总书记或亲临考察、或听取汇报,充满着对青山绿水的牵挂。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下,各级政府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2021年4月份,火遍网络的云南大象迁徙,成为环境改善的有力证据。为给大象“护航”,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的部分监测队员几天几夜没合眼,每天24小时不间断搜寻监测,一些企业关灯停产,确保不惊吓到大象,还有村民主动捐出自家种植的玉米投喂大象。可以看出,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不仅官方在努力,企业与群众也积极参与。习近平总书记欣慰地说:“云南大象的北上及返回之旅,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保护野生动物的成果。”
近年来,随着中国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许多消失多年的珍禽异兽正在“归来”。朱鹮从发现时的7只恢复到5000余只,藏羚羊从几万只恢复到目前的30多万只,白头叶猴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300余只恢复到1300多只,白鹤由210只增加到4500余只,大熊猫受威胁程度等级从“濒危”降为“易危”……可以说,珍稀动物被“降级”,是对“中国方案”最大的肯定。以江苏为例,根据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的最新数据,截至目前,江苏本底调查共记录省内物种数已由此前的4588种,增加至6046种,珍稀濒危物种达到165种。在江苏徐州,誉为“大气和水质状况的监测鸟”的白鹭,如今已时常见到,九里湖湿地的天鹅、大沙河湿地的青头潜鸭、安国湖湿地的震旦鸦雀......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在江苏安家,从“过客”变成了“常住民”。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保护生物多样性“中国方案”,已被成功验证其正确性。(杨绪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