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培优平台 二十六中为成长赋能
|
◎徐报融媒记者 陆铭
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是学校教师力量发展的一个有效补充,是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一个有效抓手。为此,徐州市二十六中结合本校近三年来新增35名大学生之实际,全力搭建最适合的培养平台,为青年教师成长赋能。
因势利导,补“科班”之短
从学识上讲,新进大学生教师“科班”出身,但教育教学是要接地气的,“科班”出身也需要健康发展的过程,所以二十六中把这35名青年教师当成一个班的学生去培养。
“为避免青年教师在教学上走弯路,让他们能够尽快成长,我们提高听课频率,以便及时发现他们登上讲台后出现的问题,然后因势利导,精准施策,全力补短。通过听课发现,他们素质很好,不乏985、211重点大学研究生,专业知识足够,但在教学方面还有待提升。”
二十六中副校长李东介绍,通过听课能明显感觉他们在走弯路,必须因势利导有针对性地加强培养,否则会影响他们的健康发展,制约人才效益的发挥。
学校强化青年教师自身学习,要求青年教师以研究我市及我省近3年中考题为抓手,尽快了解、熟悉直至掌握中考,尽快找到教学定位和教学目标。学校强化教师基本功建设,要求青年教师加强基本功练习。基本功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远的过程,青年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练习会越来越好。着重开展青蓝工程,并且有着不一样的青蓝思路。以备课为例,青年教师又要听课又要写备课材料,负担会很重。为此,学校要求青年教师必须在师傅带领下参加好集体备课,然后可以晚一个课时上课。听师傅的课,在听课教案上改,也是不断提升、不断朝着更好方向发展的过程。
在绩效考核方面,师傅带徒是任务也是工作量。当徒弟获奖或取得成绩时,师傅会有同样奖励。如此激励让师傅更有积极性,教得更有心劲。不仅如此,学校对教学的评价是针对备课组进行的,师傅会希望徒弟越教越好,所以,在二十六中,“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傅教得不藏私,徒弟成长得更快。如果师傅力度不够,学校就会借市教育局教研员之力,请他们到学校给青年教师授课。10月14日,该校两位青年教师回课,市教育局英语学科教研员田莉听课。田老师对两位老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课堂上从容睿智的应变能力、师生和谐共进的亲和力及学校集体备课工作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也提出了课堂中暴露出的知识碎片化、教师讲得多等问题及改进措施,并从课标研究、核心素养、分层教学、思辨教学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使老师们受益匪浅。
开展活动,形成培养闭环
为促进青年教师发展,二十六中还通过开展不同活动形成培养闭环。
“我们学校有青年教师亮相课,上个月,初三7位新老师亮相。这个月,初一和初二25位新老师亮相。通过亮相课,我们鼓励老师尽快适应讲台,尽快掌控课堂。”李东举了一个例子,10月12日上午,他一连听了4节青年教师亮相课,发现他们有一个共性问题,就是课都没上完。
“为什么?原因是他们总想把最好的内容教授给学生,他们觉得准备的材料都非常好,所以准备的内容太多了。起于亮相课但不止于亮相课,课后我们会把共性问题摆在桌面上,大家一起探讨原因,直至把问题解决掉。”
二十六中在年级组建立读书群,通过这个群不仅可以把和教学相关的准确的文字互相推送,还可以将各自好的教学方法在这个群里传阅,共享共学共进步。
还有一个细节值得点赞。今年,二十六中分来一个化学老师,任初三班主任。为了帮助他尽快适应班主任工作,尽快发展,学校在他所带班级两侧分别安排一个老教师班主任和一个入职5年的教师班主任,助力他实现随时比较、随时学习、随时进步。不仅班级设置,在人员搭配上学校也很用心,办公室也新老搭配,确保青年教师能随时请教。
“其实我们做的是一些常规工作,大家也都在做,只是我们学校开展的这项工作更适合我们学校的老师,我们相信,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李东说。
关于成长,青年教师有话要说
语文教师戴安琦表示,作为青年教师,他很幸运能够与二十六中学蓬勃发展共成长,同时也感谢学校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首先,学校积极组织青年教师参与校内培训,特地邀请在教学和带班方面有丰富经验的教师为青年教师作讲座。青年教师经验不足,在教育教学方面会遇到很多困惑,听从专业指导会受益匪浅。其次,学校在科研、课题申请以及参加区级、校级赛课等活动方面,会优先考虑青年教师,把青年教师当作重点培养对象,为他们争取良好平台和条件,促进他们职业发展。
历史教师魏常琦坦言,学校高度重视青年教师培养与成长,刚入二十六中时,学校就选拔教学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的教师与青年教师参加“青蓝工程”教师结对,优秀老教师长期对青年教师进行听课指导,定期开展交流探讨,解答疑难问题,提供专业意见和建议,再加上学校也经常组织公开课和赛课活动,大大锻炼和提升了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在班级管理方面,学校会定期组织优秀班主任对我们进行培训并开办讲座。年级组每周也会和我们青年教师召开答疑会,帮助我们解决日常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让我们快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
“公开课备课过程虽然忙碌,但也很充实。在一步步磨课过程中,困难总会出现,但柳暗花明后的收获则充满喜悦和成就感。这种感觉会让你为之欢呼雀跃,所有辛酸和劳累都会烟消云散。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学校给我们青年教师提供了机会与机遇,我们会让自己尽快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