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革命历史 传承红色精神③——“中国共产党在江苏历史展”上看“淮海战役”
由江苏省委宣传部、省委党史工办牵头,联合省各有关部门单位和各设区市共同举办的“百年征程 初心永恒——中国共产党在江苏历史展”于9月底恢复开放。该展于7月1日开展,曾因疫情防控需要在8月暂停线下参观。10月中旬,徐报融媒记者赴南京国际博览中心的展出现场进行了探展和采访。
定格的十人桥巨幅剪影、斑驳的木质小推车、战场上使用过的土制炮桶……在“决战淮海 苏北解放”单元,一个个画面、一组组实物,记载了在解放战争中战场规模最大、参战兵力最多、伤亡最大,同时也是人民支前最为踊跃的一场战略决战。
为“中国共产党在江苏历史展”做讲解服务的淮海战役纪念馆讲解员殷小涵介绍:“淮海战役历经66天的浴血奋战,共出动民工543万人,在这里展示的支前民工唐和恩的小竹竿让很多参观者感叹。1948年淮海战役打响后,唐和恩听说村里要组织民工队到前线去,便主动报名。他从家乡山东出发时带了一根竹竿,每到一地就用针尖把地名刻上,一共刻下了山东、江苏、安徽 3 省 88 个城镇和村庄的地名。”
为了纪念淮海战役的伟大胜利,1965年,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在徐州凤凰山麓建成,塔名由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塔徽由五角星、两枝相交的步枪、松籽和绸带组成,象征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原、华东两大野战军密切协同作战、革命英烈的精神万古长青,以及后人对先辈们的无限缅怀。
在巨幅的淮海战役纪念塔照片墙前为盐城的一批观众讲解了淮塔的建设过程之后,殷小涵对记者说:“淮海战役纪念馆为做好省展的展示工作,专门派了三位讲解员在此服务,讲好淮海战役的光辉历史。各地的参观者对这一话题都非常关注,许多人还在淮塔照片前合影留念。”
徐报融媒记者 张瑾/文 白雪/图 武佩剑/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