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铜山:“有事好商量”助推基层治理,彰显“民生温度”
10月15日,徐州市铜山区三堡街道潘楼村的灌沟河整治工程正有序进行,臭了20多年的河水即将变清澈,岸堤从2米加宽到5米,还将打造沿岸公园,保障汛期河道安全的同时,又将增加一处村民遛弯的好去处。

“为了修整这条河,我们移栽了河南岸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孙庄村的4700棵树,跟140多户村民达成补偿协议。”站在灌沟河北岸,潘楼村党总支书记张衍刚向记者介绍,灌沟河两岸分属苏皖两省,多年来两村往来不多。此次河道整治护岸加固,孙庄村的书记在张衍刚邀请下来到潘楼村“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双方经过多次讨论达成一致,预计今年11月灌沟河就将以新面貌呈现给两岸村民。
2019年9月底,徐州铜山实现“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镇村全覆盖,政协委员包挂到镇、村。今年以来,铜山区村级及以上举行协商议事会议1900余次,较往年增加400余次,达成共识1880项。
“刚开始建议事室,要求一年至少要开6次基层协商议事会,现在看看6次哪够。”张集镇梁堂村党支部书记徐新义向记者列举近来在议事室里达成的事项:与312户土地承包户重新签订承包合同;加宽村内道路;村内安装路灯;新建村级卫生室、休闲广场、村史馆、妇女儿童之家。
梁堂村村民李书平是重新签订土地承包合同的承包人之一,此次土地承包金额为每亩2900元。今年2月,梁堂村邀请土地承包者和利益相关代表、村民代表参与,公开讨论重新签订土地承包合同。承包者纷纷表示,此前合同已经签订20多年,如今土地确实增值不少,但是具体承包价格不能“一刀切”,要按照实际承包地块情况商讨决定。最终,312户经过分批商议都重新签订了承包合同,梁堂村预计收回土地承包款210万元。
遇到涉及村规民约方面的议题,需要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反复协商达成共识。政协委员多数不居住在村里,又该如何收集村民意见、提升协商效率?协商结束后,又该如何劝导村民遵守执行?
今年6月,徐州铜山区在全区各镇、街道推出“同您协商、领办实事”工作机制,将支部领办集体产业、支书领办致富项目、党员中心户领办公共事务、骨干党员领办民生实事“四个领办”党建工程和“有事好商量”工作载体相融合,将“有事好商量”协商平台作为征集民生实事的前哨,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当好基层协商民主建设的组织者、乡村产业项目的推动者、群众利益的维护者。
依托“党员中心户”微堡垒,议出乡风文明大进步。红白事“简办”是棠张镇沙庄村征集民意时呼声最高的议题。“简”的标准是什么?彩礼钱、份子钱的上限应该是多少?要想达成共识,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必不可少。沙庄村发挥党员中心户密切联系村民优势,仅用3天时间就收集到16条村民建议,经过协商议事会讨论,沙庄村红白事简办“431”共识写入村规民约,并由村里5位党员中心户领办负责,引导村民遵守共识,形成红白事简办好风气。“接下来还有孝顺儿媳评比、和谐妯娌共建等9项议题,需要广泛协商达成共识,进一步推动乡风文明建设。”沙庄村党支部书记吴学允说。
商量聚共识。铜山各乡镇积极打造“微议事”平台,将矛盾问题化解在基层。大许镇依托议事角、议事亭、议事广场开展现场协商,仅用一周时间,就解决了铁路北沟的环境整治问题,并利用腾出的集体空地建设3个沿河公园;棠张镇建立解忧议事堂、菜农“棚头会”,赶在汛期来临前,解决部分低洼区排水问题;柳泉镇通过“协商驿站”,向村民征集码头管理、特色渔家民宿建设等意见……据统计,徐州铜山区在小微平台协商议事2600余次。今年6月,铜山区政协开通“铜心码”,扫码即可反映身边“急难愁盼”问题,与基层协商民主信息化平台相通。截至目前通过“铜心码”渠道已收集问题960件,420件已协商解决。今年以来,徐州铜山基层协商呈现出协商领域更宽、协商动员力量更广泛、协商解决问题更高效的特点,下一步将持续推动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在更好助推基层社会治理。
编辑:孟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