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辛亥革命精神 汇聚干事创业的澎湃动力
“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为中华民族建立的历史功绩彪炳千秋!”“统一战线始终是中国共产党汇聚人心,汇聚力量的重要法宝”……连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金句引发学习热潮。110年前,西方列强在中华大地屠戮掠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孙中山先生率先发出“振兴中华”的呐喊,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在这个中国人民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要节点,纪念辛亥革命,是为缅怀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更是为激励全体中华儿女学习传承辛亥革命的崇高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干事创业的澎湃动力。
学习辛亥革命“敢教日月换新颜”的首创精神。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先进分子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进行的一次伟大而艰辛的探索。从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到1911年10月武昌城头的枪声拉开武装起义的序幕,再到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临时政府成立、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辛亥革命推翻封建腐朽统治的进程,无旧章可依循,无经验可借鉴,靠的是无数革命先驱的探索精神、首创精神。这启发我们在工作中要勇攀高峰、敢为人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敢于大胆尝试和创新,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着力攻克前沿难题和核心技术,在解决受制于人的问题上强化担当作为。
学习辛亥革命“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奋斗精神。历史的发展从来不是风日晴好的平坦向前,而是历经跌宕起伏,充满血雨腥风的曲折和艰辛。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说:“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他领导和影响了革命党人连续发动武装起义,才推动了革命大势的形成。落后就要挨打,只有不屈不挠的奋斗才能实现自立自强。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我们必须积极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始终保持赶考状态,以清醒的头脑和奋斗的姿态坚守本职,在工作中攻坚克难,击破一个个阻碍,战胜一个个挑战,让小角色绽放大光芒。
学习辛亥革命“躬身为民谋福祉”的民本精神。辛亥革命的根本目的是寻找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解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中国人民,这从本质上讲就是为民谋福祉,谋发展。古有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感慨、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期盼,近有孙中山“四海之内无一夫不获其所”的夙愿。辛亥革命之所以能将大批革命党人集聚在振兴中华的旗帜之下,就在于顺应了人民的呼声。把“人民”二字写好,民族才有底气。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当好人民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领路人,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不断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学习辛亥革命“同舟共济扬帆起”的团结精神。辛亥革命能够在如此艰难条件下取得成功,与革命党人的团结协作密不可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他的遗愿,接过民族独立复兴的火炬,继续探寻救国救民之路,这更是一种精诚团结、接续奋斗的精神。代代中国人民的血流在一起,心聚在一起,同舟共济,扬帆再起,我们要始终坚信统一战线是党的法宝,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强化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破解一个个发展难题。
红色历史长河中有打动人心的故事,中华广袤大地上有振奋人心的素材。“我们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继续担当历史使命,掌握历史主动,不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推向前进。”习近平总书记掷地有声的呼吁,大气磅礴的展望,必将汇聚起亿万中华儿女干事创业的澎湃动力,激励我们一往无前,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接续前进!(李倩)
编辑:李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