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让师生遇见最好的自己
|
||
|
◎文/图 徐报融媒记者 魏欣
初秋的海门,秋高气爽、绚丽多姿。朱永新教授倡导的新教育实验也在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扮靓了这座城市。如果说教育是南通海门的一张名片,那么新教育就是海门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
近8年里,在江苏省义务教育学生学业质量监测中,海门的成绩持续领先;十多年来,海门区中小学生年均斩获全国性奖项200项以上……而这一切和一场机遇不无关系。2003年,海门遇见新教育,此后便在海门扎根生长,18年来,在“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理念引领下创新行动,为教育发展注入了持久的动力源泉,海门教育生态持续向好,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比较典型的新教育实验区,在新教育共同体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海门教育走上了持续、健康、和谐发展的轨道,海门教育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
为了让更多的徐州老师、家长和孩子们了解新教育,9月28日,记者跟随徐州市教育局的步伐走进了南通市海门区。
“文化为学校立魂”
踏进海门区新教育小学校园,一条宽敞的“时光大道”映入眼帘,道路两旁错落有致陈列着日晷、圭表、地动仪、四大发明等科技雕塑,走进校园的孩子,仿佛随古人走进了对世界的漫长探索。“日月亭”里书声琅琅,“四季园”里扑蝶嬉戏,崇文园里与诸葛孔明来一场辩论……这一道一亭三园,表达了学校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和科学理性的崇尚。学校的廊道文化也别具匠心。以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为统领的八大微课程主题廊道,让每一面墙都和生活在校园里的学生产生深度互动,体现了学校文化对儿童生命成长的关注。有生命力的学校文化,一定是让儿童站在中央的文化。
好学校就是一部生动的教科书,“做最美的自己”是海门新教育小学的校训。校长仇丽君说,教育本来就是一个朝向美的事业,当一所学校把美作为学校文化的内核,并由此生长出学校文化样态,才会有如此摄人心魄的审美价值。新教育小学用生动的文化实践,完美诠释了新教育倡导的“文化为学校立魂”的理念。
情感驱动,打造“理趣课堂”
“孟晚舟女士回国了,当她走下飞机的舷梯时,泪水模糊了她的双眼……”在学校海萌娃TED讲堂,五(1)的朱鹏瑞同学正在以孟晚舟女士回国为话题发表演讲。紧接着,班级里每个小组都选出一名同学代表上台演讲。
“舞草真的会跳舞吗?它为什么会跳舞呢?……”在二(6)班的课前三分钟活动中,主讲人侯羽杨同学正在为大家讲述“舞草为什么会跳舞”的秘密。在为同学们讲解的同时,侯羽杨还不时地提出一些小问题,邀请同学们回答……
“以前的授课模式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老师一课讲到头,现在是以学生为中心,把舞台留给了学生。课堂效率大大提高,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校本社团活动,提高了综合素质。”俞丽美是海门区新教育小学一名语文教师,她每天坚持写读书笔记,带领学生们一起参加各类校园实践活动,“我们每周都会举办一次TED讲堂,以最近发生的新闻事件,比如孟晚舟女士回国、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等等为主题,在丰富孩子们语言的同时让他们自信地表达。最主要的是还能让孩子们对接社会,关注时事新闻,培养孩子们敏锐的目光,捕捉世界中的美好,同时培塑他们的中国情、爱国心。”
海门区新教育小学校长仇丽君表示,打造新教育小学的“新”,不仅要扎扎实实地推进新教育营造书香校园等十大行动,而且还要杜绝因循守旧,让新教育常行动、常出新。他们聚焦“理想课堂”,寓理于趣,趣蕴于理,理趣相生,不仅目标有精度、内容有梯度、学习有力度,而且思考有深度、评价多尺度、课堂有温度,让每一节“智趣美”的课堂自然而灵动,丰富而深刻。他们聚焦“完美教室”,每个教室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价值体系和班本课程。踏进教室,书卷气、花草香、艺术味、愉悦感,扑面而来。他们聚焦“卓越课程”,把整个校园当作课程基地,以校花玉兰花为意象,架构了“玉兰花课程图谱”,在国家课程基础上,衍生出50多个体系开放的校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为培养“品学兼优、智趣双全”的“幸福完整的新时代儿童”,提供无限的可能。
多元阅读成就多彩人生
9月28日下午4:30,在海门区正余初级中学的丁香剧院内,一场灵动有趣的“丁香讲坛”正在这里举行。当天邀请的主讲嘉宾是学校校友、2016届毕业生吴恙,2019年,她以163.5分的高考语文成绩考入南京师范大学,目前担任南师大文学院新闻宣传中心文创部干事。活动现场,吴恙以鲜活生动的个人成长故事和接地气的幽默语言,为同学们带来了《阅读点亮心灯,书香伴我成长》的讲座。主讲人讲得生动,同学们听得起劲,会场气氛融洽、互动频繁、反响热烈,激起了同学们对阅读的更深层次的认知。
“2017年,学校申报的《多元阅读课程的开发建设》被确立为江苏省中小学课程基地建设项目。学校已逐渐形成了‘一体两翼’的课程结构。就是以‘读书’为主体;以‘读人’和‘读物’为两翼。从而真正培养‘德智体美劳’完整的人。”海门正余初级中学校长李晋表示,学校秉持“让学生爱上阅读,从书籍中获得智慧和力量,就是送给他们一生最好的礼物”的教育理念,倾心倾力营造书香校园。创设温馨怡人的阅读空间,让每间教室都成为一个微型图书馆,让点点书吧成为学生阅读的天堂,规定午读时间,自由无压力阅读,让学生每天都有一段精神放牧的悠闲时光。“读人”包括丁香讲坛和每月一影。“丁香讲坛”是读现实生活中的人。学生每月都有一次与校内的榜样或校外的嘉宾“面对面”交流互动的机会,让师生们尽情聆听“窗外”的声音。“每月一影”是指学生每月都可以观赏一部中外经典影片。同时,学校通过设置“读贴,书法课程”“读画,名画课程”“读舞,舞蹈课程”“读乐,合唱课程”“读花,名花课程”“读球,足球课程”等走班式运作的选修课程,旨在实现艺术、体育和阅读的互联互通,为学生打造了多元化选择的成长环境和学习支持,为学生个性发展、生动活泼地成长提供了展示的舞台。
海门新教育改变区域教育生态
“海门教育之所以能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得益于新教育实验。”南通市海门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教育体育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倪强说,海门新教育实验于2003年从小学起步,而后逐渐带动初中、幼儿园、高中(包括海门中专)参与,2005年,南通市海门区正式加入新教育实验。为了提升教师素养,我们开展了对区域教育人的全员培训。2010年6月,海门实验区新教育实验学校已有78所。如今,新教育已经成为海门各学段学校(园)共同的亮点,成为海门素质教育的重要推手。海门市各中小学校及幼儿园以书香校园、理想课堂、完美教室、卓越课程、家校共育、特色文化、新生命教育、新艺术教育、新科学教育、新人文教育等项目为重点深入推进新教育实验。
“新教育作为一项综合性、整体性、长期性的改革实验,其核心任务是行动的落实。任何一所学校,哪怕只牵手其中一项行动,都可以实现学校品质的快速提升。新教育实验在海门深耕18年,目前已经成为新教育实验区中的佼佼者。”记者在海门采访时,有幸遇到了南通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南通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专职副主任许新海先生,他深耕海门教育30年,也是把新教育实验带入海门的“领路人”。
“新教育实验是以教师成长为起点,以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等十大行动为路径,以帮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改革实验。‘幸福完整’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该帮助孩子去努力实现的重要的价值追求。‘完整’就是指德、智、体、美、劳,身、心、灵的完整,我们的教育不能只有考试、只有分数,而要让孩子们全面发展。”许新海说,目前,新教育实验已在全国13个大市、162个县级市推行,收到良好的效果。新教育实验区域推进需要有团队,要有核心项目平台,“新教育十大行动”中,每一个项目都要有专门的研究团队。
“徐州是江苏省的教育大市,教师人数、学生人数都很可观,地处淮海经济区中心,且拥有汉文化底蕴与积累,开展新教育实验具备良好的基础。我希望徐州市在整体加入推进后,能够迅速行动起来,市、县区及学校形成良好的网络体系,设立完整的推进体系和措施,建立完善的考核体系,培育出更多的示范区、示范校,发挥更好的带动作用。” 许新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