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这,就是美丽徐州

2021-10-13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杨庆宇
2021-10-13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文/徐报融媒记者 李雨昕

图/徐报融媒记者 白雪 车佳

孙井贤 刘冰

图片统筹/徐报融媒记者 白雪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初秋彭城,丹桂飘香,

云龙湖畔风乍起,吹皱一池秋水。

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

绿色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生态修复保护持续推进,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

徐州人的幸福感浸润着每一寸土地,

在温暖的阳光里缱绻,在柔柔的清风中蔓延。

大美徐州

美在丰厚的历史积淀

历史悠久的徐州,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胜迹浩繁、美不胜收。古黄河穿流而过,大运河傍城而流,山包围着城,城环绕着山,相得益彰,气韵非凡。彭祖文化闻名天下,西楚霸王威震戏马台,刘邦开辟大汉辉煌……宋代黄庭坚写道:“戏马台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这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在炮火声中巍峨屹立,本色不改。千百年来,跃马沙场的英雄豪杰在这里演绎着精彩纷繁的历史故事,将瞬间定格成永恒。从春秋争霸、楚汉逐鹿,到三国鏖战、隋唐藩争,到两宋抗金、明清征伐,再到徐州会战、淮海决战,金戈铁马,声犹在耳。徐州人刘邦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大汉王朝,奠定了中华文明的根基,也为徐州赢得了“两汉文化看徐州”的美誉。

大美徐州

美在蝶变的产业转型

打响蓝天保卫战,徐州一直在行动。过去,徐州产业结构偏重、单一,生态遭到破坏。而今,放眼徐州,转型春风扑面而来。推进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和新兴产业绿色发展,围绕技术革新、设备更新和环保达标,重塑传统产业竞争优势,对钢铁、焦化、水泥、热电四大行业进行布局优化、转型升级。

徐州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和长足性进步;徐州的产业不断从低端向中高端迈进;产业链耦合共生、资源能源高效利用形成循环经济“生态圈”……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今天的拼搏程度,就是明天的发展高度。这是徐州人的奋进与豪情,更是让大美徐州转型发展的制胜法宝。

大美徐州

美在怡人的生态环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对污染土壤的“绣花”式修复,让沉睡的土地 “活”了起来。去年,徐州森林覆盖率继续保持全省第一,林木覆盖率全省第二,但植树造林的脚步仍不停歇,今年又安排林地修复项目8个。

目前,徐州湿地保有量为7.76万公顷,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60.5%,拥有国家级湿地公园4个,省级湿地公园4个,湿地保护小区64个。

绿色低碳发展、大气污染治理、水环境综合整治、土壤和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修复、环境风险防控、生态环境保护……这一项项举措,铺就了大美徐州。如今,“一城青山半城湖”已成为徐州的一张闪亮名片。未来五年,“绿色”仍是徐州高质量发展的最鲜明底色。

大美徐州

美在缤纷的山水秋色

脱离了暖春娇嫩欲滴的青涩,告别了夏日骄阳似火的浮躁,秋季的徐州仿佛置身橙黄橘绿的童话世界,满载着浪漫纷繁的暖色拥抱你。置身在这五彩斑斓的彭城秋色中,仿佛在赏一幅色彩明艳的油画。四时风光不同的云龙山呈现诗意的美,正如苏东坡所言:“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放鹤亭、饮鹤泉、兴化禅寺……云龙山上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镌刻着历史的印迹,以其隽永清幽的美,静静地诉说着历史。云龙山脚下,便是碧波荡漾的云龙湖。明净的湖水晃动着青山和白云的倒影,如诗如画。

这一山一湖,更是徐州人心中的一片热土。山水如画,景色怡人。正是这一隅家乡美景,为人们的生活注入浪漫纷繁的暖色,激励着勤劳智慧的徐州人不断向着梦想起航。

徐州,一座历史文化悠久的城市;

徐州,一座交通区位优越的城市;

徐州,一座生态灵秀宜居的城市;

徐州,一座发展提档加速的城市。

大美徐州,意蕴悠长。

魅力彭城,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