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民生 > 正文

江苏徐州:“庄稼医生”送技术到田头,“新鱼米之乡”奏响秋日交响曲

2021-10-12  来源:徐州日报  编辑:孟祥
2021-10-12  徐州日报

天高云淡,秋风送爽。微山湖西岸的“新鱼米之乡”——江苏省徐州市沛县胡寨镇美丽如画,秋风吹过田野,沉甸甸的稻穗有节奏地波动着。稻子一天天走向成熟,空气里弥散着稻香。

“小符,你看一下这里发现了稻飞虱,得抓紧防治,同时要兼治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等,我给你开个药剂配方,最好今天就施药。”上午阳光明媚,69岁的农技师沈元明在符庄村帮助种粮大户符开科查看稻情,他向符开科支招杀虫技术。


“当前正是晚稻抽穗期,也是病虫害防控的关键时节,尤其要加强对褐飞虱等病虫害进行药物喷洒防治。现在晚间伴有露水,这样的气候条件,容易导致水稻穗期病虫害特别是褐飞虱的发生,防治不力会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沈元明细致地说。

“沈老的现场指导,针对性和操作性都很强,非常感谢您的帮助,我对接下来的收成,很有信心!”符开科高兴地拉着沈元明的手不肯放下。

沈元明是徐州胡寨镇离退休干部“银发生辉”志愿者服务队农业技术帮扶组组长。退休前,他是胡寨镇农技中心农技员,有着渊博的农技知识、精湛的专业技术、丰富的工作经验,是土生土长的农业“土专家”,大家都亲切地称呼老沈为“庄稼医生”。

他带领的农业技术帮扶组有五位老同志组成,平均年龄68岁。他们都具有“能吃苦,愿奉献”的精神,不怕风吹日晒,经常到田间地头和农民聊技术、话发展。


胡寨镇高标准农田千亩示范方坐落于吴双楼村,总面积2030亩,按照“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林成网、旱能灌、涝能排、机宜耕”的要求,打造有特色、有亮点、有效益、有规模的高标准农田样板。

10多分钟,沈元明骑电动车来到孟金光的水稻基地。“嗡嗡嗡……”两架红色无人机完成洒药作业后,先后返回地面稳稳地落地。孟金光承包280亩田地种植的水稻,在五位“庄稼医生”的指导下即将迎来丰收。

眼看着这片大面积水稻陆续进入成熟期,金黄色的稻田层层叠叠,美不胜收,丰收在望,沈元明等老同志兴奋地唱起了京剧。


这支小有名气的退休老干部农业“庄稼医生”队伍,每到一处总是被农户围住请教。他们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开展“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助力乡村振兴,为群众办实事,受到群众们好评。

“退休后能发挥所长,为乡村振兴做些实事,看到农民脸上露出笑容,我们心里也高兴,今后还要多开展一些农业知识讲座,多下乡指导。”提及下阶段的工作计划,沈元明等老同志信心满满。

编辑:孟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