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县域新闻 > 睢宁 > 正文

24米高的瞭望塔,他一天爬几趟

2021-10-11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
2021-10-11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20多年来一直守护着岠山的周云鹏,如今已是一头白发。

◎徐报融媒记者 李宁 刘作霖

10月3日上午10点,站在睢宁与邳州交界的岠山南山门,顺着长阶向北仰望,主山海拔虽仅214米,却颇显峻伟,山间林木葱郁,树种繁多。

自打上世纪90年代中期睢宁县在岠山上开展植树造林和绿化荒山行动,周云鹏和他的伙伴们在这里已经守护了20多年。

“知道周云鹏在哪儿吗?”记者向值勤人员询问。

南山门外穿着红马甲值勤的老人笑着说:“俺们队长天天都在山上,到上面就能找到他。”

老人叫王威,也是护林队员,他说早上7点周云鹏就和他一起把南门和西门的警戒线拉起来了,还立起了印着防火二维码的牌子,提醒游客不要携带打火机上山。

爬上笔直且陡峭的682级台阶,周云鹏已经在山顶等着。还是那副模样,黝黑、精干,仿佛使不完的力气。

“国庆假期能给自己放几天假吗?”

“越是节假日,游客越多,一天假都不能放。”周云鹏说,岠山上23名护林员从10月1日到明年的4月30日都是全天值班,一天都不能休息,“天干物燥,这时节容易发生火灾,安全责任最大。”

山顶耸立的防火瞭望塔高24米,来到塔下,周云鹏说:“我爬塔上去看看,你在下面等我一会儿。”

从塔下仰望,周云鹏动作敏捷手脚利索,浑然不像已经67岁了。

“每天都得爬上去几趟,四个方向看得清清楚楚,哪儿冒烟都能发现。”周云鹏说,“只要迎着风,我就能闻到有没有烟味儿。”

顺着林间蜿蜒小路前行,周云鹏边走边讲解:“这些侧柏主干2米以下的树枝分叉都修剪掉了,主要原因就是怕地面过火时引着树枝,那边堆的树枝过几天就来人一并拉走了。”

“一般什么情况下容易引发山火?”

“主要是上坟烧纸和游客吸烟引起的,每年总得有几起,但没出现过大面积过火的。”

说话间,回到了景区主路,看到一位游客刚刚点上烟,周云鹏迅速上前大声制止,“赶紧掐掉,踩灭!”

盯着游客踩灭烟头,周云鹏又上去把烟头碾了一脚:“今天怎么着也得两三千游客,这么多人吸烟,着火隐患太大了。”

“只靠咱们这些护林队员,能不能防得住?”记者问。

“现在技术手段先进了,人工巡山加上全天24小时监控,哪儿冒烟都能及时发现。”指着防火瞭望塔,周云鹏说,“上面那个球形监控器看到了吗?南边和西门外的移动信号发射塔也各挂了1个,3个监控器照着景区,监控画面连接到县自然资源与规划局的监控大厅里。”

“技术先进了,人工巡山的压力能否减轻一点?”

“一点都不能减轻,这座山有13个护林员,每人包片的面积有200多亩,责任太大了。”说起护林队员,周云鹏有点自豪,“我们13人里面有8个党员,包括我。”

回到值班室,监控屏幕实时显示着各个点位的画面,底下一个电动喷雾器正在充电,周云鹏说:“这家伙加满水有46斤重,每天巡山时都得背着。”

“我们护林员有个‘三不能’,手机24小时不能关机,对讲机24小时不能关机,电动喷雾器24小时充电不能关机。”背上电动喷雾器,周云鹏一边演示一边说,“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失火,也许一年都不会有一次,但只要有一次,你就必须迅速赶到现场。”

“那么说,每天都得在山上值班?”记者问。

“一般是早7点到晚7点,游客不下山我们就不能走,等到树枝上草丛上挂了露水,我们就能放心回家休息了。”

已到午饭时间,周云鹏打开了自带的午饭:一包煎饼,一把盐豆子。

“煎饼是在山底下5块钱买的,盐豆子是从家带的,早就吃习惯了。”周云鹏笑着说。

“你一年365天都在山上,大年三十也守在山上,家里什么事都问不上,爱人有意见吗?”

“一只脚不能踩两只船,管护好山林就不能照顾好家里。”周云鹏的神情有些愧疚:“她早就习惯了,我确实没顾过家,亲戚朋友家的红事白事,我都没去过。”

“说实话,在山上待了20多年,一天不来就难受。”迎着山风,望着葱郁的树林,周云鹏笑着说,“都说睢宁县城变化大,但我从来没去过。”

驱车离开岠山,回望山顶,周云鹏的话如在耳边:“哪天我不在这儿了,但树还在,口碑还在,也算是造福子孙了。”

“把每一项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周云鹏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