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假思索的“反思”是对历史的背叛
上映不到10天的电影《长津湖》票房突破36亿,这部主旋律红色电影在国庆档强势“霸屏”。没有流量明星,没有水军炒作,却让老中青少各年龄层的观众心潮澎湃。然而,同样引发热议的还有另外一件事: 10月8日下午,海南省三亚市公安局吉阳分局通报,涉嫌侮辱抗美援朝志愿军英烈的网络大V“罗某平”被刑事拘留。
时过境迁,世殊时异。今天的网上,总不时有声音,质疑这场战争的必要性、正义性,战争中某项命令的正确性等等。对事情的反思是必要的,中华民族正是从五千年历史的经验教训中汲取养分,才拥有着生生不息的力量。但是,对事情的反思不代表可以罔顾当时的历史条件,肆无忌惮地放马后炮。英烈不容戏谑!不可污名!不能侮辱!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10月1日美军越过三八线,19日占领平壤,企图迅速占领整个朝鲜,并公然声称:“在历史上,鸭绿江并不是中朝两国截然划分的、不可逾越的障碍。”同时,美国飞机多次侵入中国领空,轰炸丹东地区,战火即将烧到鸭绿江边。10月8日,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党中央经研究决定,成立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240万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在遥远的异国他乡用生命和热血捍卫着祖国和人民的平安和尊严。
1953年7月27日,战争双方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至此,历时2年零9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宣告结束。参战双方均有巨大牺牲。然而,如果仅凭一方的伤亡数字和某场战役的失利便去否定整个行动甚至是烈士们牺牲的意义,却是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彼时的中国民生凋零,百废待兴;旧政权在海岛上蠢蠢欲动,遗留下的敌特分子对新生政权伺机破坏,意图颠覆;国际上列强环伺,对红色政权满怀敌视与蔑视。经此一战,为中国争取到了相当长时期的和平建设环境。
日本史学家和田春树在《朝鲜战争全史》一书中写道:如果说美中战争是美国和中国“军事、政治、经济、外交上的全面较量”的话,那么可以说结果是不分胜负。对于刚刚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来说,虽然在这场战争中牺牲了很多,但通过与美国对等作战,完全确立了革命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另外中国人民解放军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与美军作战,经受了“现代战争的考验”,成长为一支能够适应现代战争的正规军。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场战争中得到很多,可以说它是一个预料之外的胜利者。在国内,中国积累朝鲜战争时总体战的经验,从1953年到1957年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展了农业合作化等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变革,为国家社会主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有《长津湖》的观众说,电影结束后等了很久,都没有等到彩蛋。走出电影院,看着眼前的车水马龙满目繁华,才知道,原来这山河无恙就是最大的彩蛋。生命诚可贵,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不是他们不爱惜生命,而是为着家国民族,舍生取义。今日中国的繁荣富强,怕是先烈们彼时想都不敢想的吧。我们却不能数典忘祖,用不假思索的“反思”和跟风嘲讽做历史的背叛者。(张晓庆)
编辑:孟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