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窗通办”打造最优服务模式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讯(徐报融媒记者 张亚轩)为强化服务载体,激发创新活力,市市场监管局积极申报建设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今年4月,中国(徐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正式揭牌运行,徐州市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水平得到全面提升。9月29日,市市场监管局在徐州报业传媒大厦举行知识产权“一窗通办”便民窗口新闻发布会,介绍知识产权“一窗通办”便民窗口的整体情况。
中国(徐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启动运行后,市市场监管局积极回应市场主体对商标服务的需求和期盼,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扎实推进知识产权“一窗通办”便民窗口建设,为创新主体提供专利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协同保护、专利预警、导航运营及商标办理等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坚持以“一窗通办”打造最优服务模式,推动专利、商标业务不断融合。
目前,知识产权“一窗通办”便民窗口可提供的服务为:智能制造装备等相关产业的专利快速预审申请及各创新主体的备案申请;协助调查处理知识产权纠纷案件、专利侵权判定咨询等;开展产业专利导航、分析预警项目;商标注册申请、变更、续展、质押等服务。
立足新发展阶段,知识产权正在成为驱动城市发展的新引擎。中国(徐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紧扣市委市政府“建设产业强市、打造区域中心”的战略目标,为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5个月来,已有1151家企事业单位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核完成备案,累计接收专利申请1246件,受理1220件,合格1106件,授权318件(其中发明专利286件,占比90%),预审合格率突破90%,专利申请自受理日起5天内结案,发明专利的平均授权周期缩减至47天,较过去22个月的平均授权周期有了极大的提高,大幅压缩了发明专利的授权周期,有效破解了我市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中遇到的专利授权时间过长等瓶颈制约,推动产业科技创新和成果及时转化。
在中国(徐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运行过程中,一直坚持打通知识产权各环节服务,不断从产业发展出发,从群众需求出发,推动我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效能最大化。围绕提升创新能力,全面实施“三大行动”,即专利申请质检行动、知识产权培训行动、知识产权服务上门行动,为我市高质量创新创造培基固本。该中心围绕强化保护,深入开展协同合作。开展协助执法、维权援助、调解工作,已协助处理侵权纠纷案件59件,调解7件,筑牢知识产权保护屏障。此外,围绕便民服务,推进“一窗通办”建设。扩展商标注册申请、变更、续展、质押等23项业务,方便周边城市市场主体就近办理商标业务,降低商标申请成本,同时辐射苏鲁豫皖等临近省市,完善我市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配套功能,提升城市首位度。当前,已受理商标申请注册38件,变更26件,续展3件,窗口及电话咨询430人次。
下一步,市场监管部门将在现有服务基础上,放大“一窗通办”便民窗口作用,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一站式”服务效能,助力知识产权走上“快车道”、迈上新台阶,为徐州乃至淮海经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市场监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