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彭城e评 > 正文

《长津湖》——抗美援朝战争场上最痛最燃的一幕

2021-10-03  来源:  编辑:孟祥
2021-10-03  

电影《长津湖》在9月30日中国烈士纪念日上映,意义非凡。这部以长津湖战役作为背景的电影,全景式地还原了那场史诗级战役,生动地再现了71年前的冬天,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义无反顾赴朝作战,在条件极为严酷的战场上,与敌方精锐部队展开殊死搏斗的过程。

在这场战役中,中国志愿军创造了全歼美军一整个团的纪录,一举扭转了战场态势,成为了朝鲜战争的拐点。在以朝鲜战争最后一战的金城战役为原型的《金刚川》之后,《长津湖》将再次把观众带回到71年前的这场立国之战,感受振奋人心的冲击,带来念念不忘的回响。

《长津湖》拍的不仅是战场,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不屈的脊梁。本片以英雄连队“第七穿插连”为焦点,着力还原71年前人民志愿军与精良装备的美军的血战。其他的战争电影往往聚焦于一两位主角,但是长津湖战役不同。这场战役太过波澜壮阔,太过惨烈,也太过伟大,所以七连里有很多性格截然不同的志愿军,这场战争,并非是独角戏,而是群像剧。通过对于性格迥异的群像描写,才能让观众明白,到底是怎样的一群人,在冰天雪地里,一次次以热血、以生命打得敌人崩溃发问:“他们到底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长津湖》让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志愿军如何拿下了长津湖战役,更是让我们看看革命烈士们是怎样凝聚成一块坚不可摧的钢铁。电影刻画的不仅仅是战役本身,而是冰雪中,我们志愿军的脊梁。电影的意义,在于拍出了抗美援朝的艰辛历程和伟大胜利,在于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不断传承。

长津湖战役的胜利是志愿军战士靠着意志力和战斗精神,用鲜血和肉体换来的。当时的补给和装备,志愿军和美军都不在一个水平上。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本身的装备补给不足,以及强劲的敌人,中国志愿军愣是把不可一世的所谓的“联合国军”赶回三八线以南,甚至一路追击,打出了“全世界第一轻步兵”“世界轻步兵巅峰”的美誉,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共产党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英雄主义精神,展示了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气概的革命乐观精神。

这部电影的拍摄让更多的年轻人能够看到,并了解这段历史。对于那些认为“抗美援朝不是保家卫国”的说法,这部电影本身,正是一种最有力的还击。面对枪林弹雨,他们从没想过退路,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名字——中国人民志愿军,他们有共同的信仰——保家卫国。战士们的身后,就是我们的祖国。

所谓英雄,不是不俱死,而是明知伤痛的苦,死亡的可怕,却依然为了这个国,视死如归。抗美援朝精神所展现的,正是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正是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长津湖之战,是抗美援朝的节点之战,而抗美援朝是我们的立国之战。正是因为这场战役,新中国在国际上真正站稳了脚跟,也正是如此,方才有了如今的幸福生活。

但是英雄们的故事,并非在战役结束画上句号。长津湖战役的胜利,为朝鲜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但是抗美援朝所诞生的伟大精神,却随着时代变迁而历久弥新。在长津湖战役中失去了四肢和左眼的志愿军老战士朱彦夫,在战争结束后回到家乡,担任村支书25年,带领乡亲们开山劈水、架线通电、发展教育,开拓出一条脱贫致富路。从抗美援朝到抗击疫情,从抗震救灾到全面脱贫,广大党员从革命烈士的手中接过接力棒,以实际行动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谱写新时代的英雄故事。

通过电影,让我们再度回到那个冰天雪地的战场,再次体会抗美援朝的炽热精神。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坚信,抗美援朝的精神将继续燃烧,恒久滚烫。(王新悦 徐靖翔)

编辑:孟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