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民生礼包”越来越厚重
◎徐报融媒记者 尹思源 通讯员 宗帅
“十四五”期间,城镇累计新增就业人数37.5万人;扶持城乡劳动者创业12万人;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率达到90%;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70万人……在9月27日发布的《徐州市“十四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对促进人社事业发展、加快“幸福徐州”建设作出了明确部署,提出了目标,规划了路径,指明了方向。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我市将着眼于“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保障”,全面提高人才综合竞争力,深化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全面提升人社公共服务能力。
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
加快推动创业引领作用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只有稳就业,才能为城市未来发展提供足够底气。《规划》提出,我市将立足“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的总体目标,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统筹推进重点群体就业,不断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任务,我市将依托“三乡工程”,常态化推进“回乡就业直通车”,促进在外人员回乡就业创业,每年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2.2万人,到2025年末,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超过11万人。
健全市、县两级失业监测预警制度,建立有效的失业预警应急处置工作体系和应对突发事件就业应急机制,开展重点区域、重点群体、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就业失业统计监测,在“十四五”时期,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此外,我市还将进一步健全公共及市场就业服务体系,确保到2025年末,超额完成新增就业人数37.5万人的目标任务。
只有加大创业引导和帮扶,才能以创业带动就业。围绕更加便捷创新创业环境目标,我市将实施全民创业行动计划,重点引导大学生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自主创业,引导返乡农民工、城镇失业人员、留学回国人员在相关行业领域进行创业,到2025年末,我市将扶持成功自主创业超过12万人。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规划》对我市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围绕“幸福徐州”总目标,全力推进社会保险全覆盖,持续优化参保结构,加强基金动态监管,形成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升保障水平。
《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市将实施社会保险扩面三年行动计划,2021年重点放在50人以上企业;2022年重点放在10至50人企业;2023年重点放在10人以下企业,力争2021至2023年新增企业职工参保21万人,确保到2025年完成新增扩面30万人的目标任务。配合开展尘肺病重点行业工伤保险参保扩面行动,推进建筑、交通运输、水利工程等领域按项目参保、保障更多高风险行业劳动者权益。
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企业职工“应保尽保”,鼓励引导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被征地农民等群体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完善失业保险金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更好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
只有高悬利剑,才能确保社保基金用到实处,落到关键处。我市将加强监督检查,打击侵害基金安全行为,建立健全基金监督行政执法机制,此外还将建立社会保险违法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提高与执法部门的协同处置水平,保障社保基金安全。
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
全面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宝贵财富,“十四五”时期,徐州聚焦建设产业强市、打造区域中心,对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
“十四五”时期,我市将以实施“555”人才引进工程为统领,加强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乡土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大学生招引力度,加快人才载体平台建设,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为打造区域人才高地提供有力支撑。
围绕我市六大战略性新兴主导产业及四大传统优势产业人才需求,每年引进中级职称以上专业技术人才不少于3000人,新增专业技术人才不少于1.7万人,到2025年末,我市专业技术人员总量达到70万人,形成高级专技人才引领产业发展、中级专技人才担当中坚力量、初级专技人才发挥支撑作用的人才发展培养的结构层次。
实施名校优生引才专项行动,持续开展“百企名校行”招才引智活动,广泛开展人才招引政策宣传推介,每年招引不少于5万名大学生来徐就业创业,到2025年,招引来徐大学生人数超过25万人。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落实“三乡工程”,全市每年推动不少于2700名专业技术人才下乡挂职;持续开展“乡土人才三年培训行动计划”,全市每年高质量培训新型职业农民不少于3万人次;畅通乡土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开展乡土人才职称评价和技能等级认定,每年评价认定不少于100名乡村振兴技艺师。
《规划》中还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升人社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提出了发展愿景。
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方面,强化源头预防,指导用人单位建立内部申诉和协商回应制度,确保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达到95%以上;深化劳动保障守法诚信制度建设,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达到98%以上。
在提升人社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方面,将健全覆盖全民、城乡一体、均等可及、高效优质的人社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着力打造城区步行15分钟、乡村辐射5公里的人社服务圈;不断拓展社保卡(电子社保卡)应用范围,在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居民服务方面实现“一卡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