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不仅仅是一部电影
备受关注的电影《长津湖》9月25日在北京举行了首映礼,将于9月30日与全国观众见面。据媒体报道,《长津湖》预售已突破6000万元,领跑国庆档,“想看人数”“微博热度”“微信热度”三项数据均排名第一,83.7万“想看的”的网友中,年龄以20岁到24岁居多,是热捧《长津湖》的主力军。
冰血长津湖,异乡埋忠骨。《长津湖》,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中国志愿军连队在极寒严酷环境下,坚守阵地奋勇杀敌,扭转了战场态势,打出了军威国威的感人故事。
作为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影片,《长津湖》开票仅4秒就被抢购一空,打破了今年北影节的抢票纪录。有观众表示:看3个小时都没看够,忍着泪攥着拳看完电影,“多幸运,生于当下,前辈们的英勇付出,成就了如今山河无恙,繁华盛世”。
以敬畏之情,致敬“最可爱的人”。《长津湖》剧本,编剧兰晓龙准备了五年;主演吴京在看剧本时,数度感动落泪;两年多的细致筹备,上至战争大场面,下至军衣、皮带、小布包,都力求还原“历史真实”;前期工作人员多达7000人,群众演员超过7万人次;超大规模的服装道具军事装备准备,超百公里的战役战术设计。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成就了不愧历史、不愧时代的艺术精品。
好的艺术作品,必定是创作者首先感动自己,之后才有感动观众。正如演员陈宝国观影后所说:“我们的前辈、电影里的每个人物都是英雄,这部电影的主创也都是电影届的英雄。”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71年前的那场惨烈艰难的胜战,让我们懂得胜利来之不易,明白“山河何以无恙”;71年后,当我们观看《长津湖》电影时,更应感念先辈的付出和努力,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弘扬英雄精神,激荡斗志,勇做新时代的奋斗者、追梦人。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回顾71年前英雄先辈的舍生忘死、艰苦斗争,是为了学习先辈无所畏惧、无私奉献的奋斗精神,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惧任何风险挑战、惊涛骇浪,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近来的一切事实都证明: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铿锵步伐面前,没有任何人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前进。(巴全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