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百年 筑梦三农 | 江苏新沂:用绿色发展实现金色丰收
来到江苏新沂、心旷神怡。丰收时节,钟吾大地秋高气爽,风吹稻浪、瓜果飘香、蟹肥菊黄, “第一江山”层林尽染,“千年古镇”人文璀璨,“红色印迹”巍峨屹立。此时的新沂,美在山水、美在田野、美在丰收的笑容。
稻飘香景如画
秋风送爽,稻花阵阵飘香。时集镇稻香科普基地内创意稻田画进入最佳观赏期,从空中俯瞰,以水田为“画布”,彩稻作“画笔”,绘制“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稻花飘香富美时集”稻田画,为美丽乡村加分添彩。
稻香种植基地占地面积300亩,稻田画采用不同颜色的水稻,按照既定的间距和区间播栽秧苗来完成。其中绿色的为杂交稻,其它颜色是多彩水稻,所有图案通过手工插秧绘制而成。除了五彩稻田画激发当时群众爱党情怀,基地还建设稻香科普展馆,馆内通过VR数字娱乐互动、智能投影、3D模型等展示方式,介绍稻米文化和历史以及中国的农耕文明。
秋风起蟹黄肥
金秋十月蟹肥菊黄,新店镇五营村的螃蟹养殖基地迎来了捕捞供货的黄金期。蟹农们穿梭在水田间,忙着收网装筐,一篓篓鲜活的螃蟹被拎出水面,在蟹笼里“横冲直撞”,活力十足。
“螃蟹的长势很好,300斤一亩左右,今年的价格行情也是可以,利润估计达到8、9万块。”蟹农吕得通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吕得通原是骆马湖上一个普通渔民,以前搞围网养殖,可以说是“靠天吃饭”。2018年,吕得通响应退圩还湖号召,拆除围网,上岸生活。新店镇结合当地骆马湖水资源优势,重点关注退圩还湖后的渔民生活,新店镇五营村当年流转土地600余亩,带领村民发展螃蟹特色养殖,让渔民们生活越来越好。
黄桃成了“金果果”
初秋的时集镇徐伟家庭农场种植基地内,沉甸甸的黄桃挂满枝头,桃香弥漫在翠绿的桃枝间。
“价格在开园卖到7块5一斤,销往江浙沪、北京等地。”徐伟说。
“家就住在这附近,每天拿到工资200块钱左右,既能照顾孩子,又能赚钱,非常好。”村民何彩打开话匣子。
400亩黄桃,打开农民致富的“甜路子”。家门口就业,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致富,盈盈的笑脸,农户喜洋洋。
五彩香梨熟了
走进五彩香梨产业园,一个个金灿灿的秋月梨挂满枝头,梨香四溢、沁人心脾。处处可见工人忙碌采摘的身影,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
“亩产量4000斤左右,4块钱左右一斤。“丰收的喜悦洋溢在种植户张成的脸上。
“这个秋月梨个头大、口感好,在国内销售量比较大。”安徽客商徐从洋说。
外地客商纷至沓来,种植户喜笑颜开,得益于村里党支部领创办合作社的带动,让林头河两岸的沙土地变成了“黄金地”,也让村民们的腰包鼓了起来。如今,桃岭村秋月梨种植面积已发展到2000余亩,采用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统一技术管理,打造出五彩香梨品牌。
近年来,新沂市坚持把“优化结构、做强产业、提质增效”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围绕优质粮油、绿色果蔬、花卉苗木、生态养殖四大产业做文章,全市粮食面积稳定在155万亩以上,粮食总产14亿斤以上,年产值20亿元以上;水蜜桃7.8万亩、葡萄3万亩,打响了“新沂水蜜桃”和“阿湖葡萄”特色品牌,实现品质、效益双提升。同时,依托“一山一湖一古镇”旅游资源,打造了一条集农业观光、农事体验、休闲康养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百里休闲农业观光带;依托现有的宋庄民宿、花厅部落等农旅配套项目,打造连点成线、串线成片的美丽宜居特色田园乡村,一幅美丽生动、幸福喜悦的丰收画卷在新沂大地正徐徐展开。
综合:新沂融媒
编辑:哈晓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