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乡村新风貌 构建兴农新格局
|
◎徐报融媒记者 樊海涛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市迅速贯彻响应,各地创新进取,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区域样板。截至目前,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已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农村面貌发生历史性变革。
近年来,对标“生态宜居”的要求,我市统筹推动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双提升”。目前,生活垃圾保洁收运实现全覆盖,生活污水处理率接近8成,无害化厕所普及已达到97.2%。探索形成了农房改善“睢宁模式”、空间治理“邳州方案”、环境整治“铜山样板”、易地搬迁“沛县探索”等一批经验典型。
同时,我市大力推动美丽经济发展模式。美丽宜居村庄、省级特色田园乡村、省级传统村落、绿美村庄建成数居苏北首位。
为促进农业产业强、农民富,我市稳步推进县域经济体制改革。市级层面出台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实施方案,努力壮大县域经济。复制推广“睢宁经验”,加快构建县镇村户四级农业经营体系,统筹抓好各类主体培育。目前,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面积累计达到389.3万亩,115.1万户农户纳入新型农业经营网络。
我市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大乡村产业招商建设力度,推动农业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优链。近两年落地建设625个重大项目、总投资901.2亿元。
纵深推进“三乡工程”,加快建立覆盖市县镇村四级的“三乡工程”信息发布网络,加快做大做强“三乡工程”项目建设金融保障体系,促进要素集聚、产业集中、企业集群式发展,成效明显。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而文明乡风就是乡村之魂。
多年来,我市加强文明乡风建设,推进乡村治理水平规范化。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德治先导、自治基础、法治保障的“四位一体”乡村善治徐州路径。持续推进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两个一”工程实施,目前新时代文明实践场所实现所有行政村和涉农社区全覆盖。深化推进“红网格”建设,网格党建覆盖率达100%,四级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与综治中心实现一体化运行。
全市“三农”战线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攻坚克难,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民生活实现历史性跨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了2万元大关,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43.4万元,低保标准实现城乡并轨,城乡区域供水实现同水源、同管网、同水质、同服务,农房改善惠及了7万多户,农村垃圾收运体系、4G网络通信、双车道四级公路实现全覆盖,农民群众过上了与时代同步的现代化生活。
当前乡村振兴进入全面推进、深化拓展的新阶段。我市“三农”战线将砥砺前进,奋勇争先,以高质量发展的过硬成果打造乡村振兴区域样板,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奋力开创新时代“三农”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