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乡村振兴的蓝图变成现实
◎徐梦婷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连年丰收,既稳民心、又提信心,更为我国应对风险挑战、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发挥了“压舱石”作用。“十三五”期间,徐州农业发展稳中有进、量质并举,基本形成了农业基础稳固的格局。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迈步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实施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一个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乡村振兴任重道远,绘就美好生活蓝图,增进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笔触还需细致入微。
强化顶层设计统筹,提升经济“含绿量”。7个国家级、24个省级水利风景区、162个省级水美乡村,徐州务实加大水利风景区、水美乡村、美丽库区和美丽工程创建力度,建成国家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成全国首批、全省首家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潘安湖荣膺全国美丽河流(湖泊)奖项。处处是生机,步步有美景,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徐州走出一条生态赋能乡村振兴的探索之路。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升钱袋“含金量”。2019年全市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全部脱贫、省市定经济薄弱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达标、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帮扶县全部实现摘帽后,2020年脱贫攻坚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低收入农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558元、同比增长27%,省市定经济薄弱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均达到18万元以上。脱贫攻坚结出的累累硕果,书写在百姓的脸庞上,洋溢在群众的笑语中,映照在百姓的生活里。
赋能乡村发展,推动乡村治理,徐州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再现了一个鲜活的“徐州样本”。过了一山再登一峰,以更强举措、更大力量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必将绘就更加壮美的乡村振兴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