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抓手 破题区域中心建设
◎甘晓妹
9月15日《徐州日报》上一则《一个警务站消除三省交界治安盲点》的新闻,引起了笔者的关注。三省警方开拓思路、创新机制,通过合署办公共建共治,解决了存在已久的社会治理难题,把以往的“三不管”打造成了新时代的“一家亲”。
联想到沛县和山东微山县携手,首创苏鲁边界治水“五联机制”,实现信息情况联通、矛盾纠纷联调、非法行为联打、河湖污染联治、防汛安全联保,多年未解决的跨区域涉河问题得到解决;淮海经济区10市公积金中心携手推进住房公积金异地互贷、缴存互认、联防联查……翻看近年来区域协同发展的成绩单,我们看到了一个自觉扛起中心城市的职责使命、主动担当作为的徐州,一个有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加强社会事业共建共享、推进区域生态系统协同保护的徐州,让人不禁为这样的徐州点赞,为一个个创新和成就喝彩。
从本质上讲,区域协作必须要找到利益契合点,只有处理好利益共享问题,才能使各地心往一处想、力朝一处使。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倡导成立淮海经济区以来,苏鲁豫皖接壤地区就开始探索合作发展道路。如今的徐州,正以深化区域协同发展的实际行动回应着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强烈期盼。就目前情况来看,作为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的重点,我们虽然在产业协同与合作方面还没有建立起更具吸引力的区域利益协调机制,但环境问题和民生问题无边界,行政区划无法割裂唇齿相依的生态空间和生活环境,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和公共服务便利化当之无愧成为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以此为突破,通过做大生态红利和民生福祉“蛋糕”,让老百姓从区域协同发展中收获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和认同感,进而在基础设施建设、交通互联互通等方面加快推进,加大各类资源要素的流动能力,才有可能强化区域产业协作的力度,真正夯实各市互惠互利的基础,才能够真正发挥交通、经济、社会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效益。
“建设产业强市、打造区域中心”是徐州“十四五”期间总的奋斗目标,加快区域协同发展是徐州发展面临的重大使命和重大机遇。因此,深化新一轮的区域协同发展,也成为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必答题”。我们唯有打破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抓住关键点、找准突破口,以人民为中心,以绿色为底色,以创新为动力,以机制为牵引,真正形成产业联动发展、民生共建共管、发展共享共赢的新格局,发展的路子才能越走越宽,握指成拳的合力才会越来越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