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讯(徐报融媒记者 柳喜峰 蒋新会)“文学要做时代的见证者。”近日,由贾汪本土作家王爱芹、靳敏撰写的《墨上花开:来自徐州市贾汪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报告》出版发行。著名作家、编剧、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江苏作家协会副主席周梅森代序,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全书共计15万字,采用报告文学体裁,记述改革开放40多年来在“煤城”贾汪发生的奇迹。重点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以众志·成城、春风·化雨、源头·活水三个篇章,从人、活动、机制三个方面从点到面立体解读、全景展现贾汪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成果。
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从来都是相辅相承的互哺关系。乡村振兴如火如荼推进的今天,当乡村物质文明的一只脚踏进现代化的门槛,精神文明绝对不能游离在外。乡村在促进经济增长、产业兴旺的同时,如何丰盈自信、保持自己的从容与独立?2018年8月,贾汪区被列为全国首批50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区,2020年5月又被列为全国1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先行试验区。各村有各村的秩序,各村有各村的生态。612平方公里的贾汪区虽小,但人们的精气神大。贾汪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在全区上下一致的努力下,不仅向全国提供了“贾汪样本”,还在建设“贾汪样板”的路上愈走愈坚定:群众是主角,要贴近群众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一个中心,12 个所、134个站、350个点是阵地是载体,这是乡村的守望;机关工作者、社会组织、农村党员、热心村民,10万余名志愿者在村、在户、在心,这是乡村的担当;“十必联”群众工作法、点单派单、星级评定,这是乡村的保障……制度一旦确立并被有效执行,便转化为巨大的社会力量,先进的思想在贾汪大地扎根、文化的种子在贾汪大地开花,文明的礼仪在贾汪大地传承。
两位作者以行走的姿态,从大量的真实事件和人物中去发现独特生动的细节与文学风采,以女性作者特有的视角,写人情之美,写人性之美,写命运之美,写大时代的变迁对个人命运的折射,写这片沃土上花朵的绽放,写精彩的贾汪故事。爱歌唱的“菜花姐”,一声声问候的“敲门大姐”,新冠肺炎疫情面前勇于担当的家族抗疫小分队,村庄各具特色的理论宣讲团、来自各方力量的乡贤……力求通过丰富的细节更加亲近地全面总结贾汪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新做法、新经验,解读贾汪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展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美好前景,新时代文明实践一线的那些平凡的工作者、普通的劳动者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
“贾汪是我的家乡,即使离开那么多年,我的目光也一直未离开过那块土地,我的作品也曾以各种形式去描写那块土地”。在代序中,周梅森对家乡贾汪充满了浓厚的感情。在他眼中,两位作者同时作为贾汪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志愿者、守望者,她们把责任担在肩,一笔一画记录了当下。贾汪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有探索,有经验,还需要为后行者提供样本、样板,选择报告文学这一文体形式进行呈现是颇为有效而恰切的途径。
内里春华秋实,格局天高水长。贾汪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正在涵养着贾汪乡村独特的精神文化,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源源不绝的道德涵养和继续深入的精神力量。鲲鹏击浪从兹始。这只是开始,前方还有更为广阔的未来。贾汪区委书记薛永多次向全区上下强调,贾汪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更高水平推动生态立区、产业强区、旅游旺区、文明兴区“四区”并进全面转型,争当全市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排头兵,在新征程上奋力谱写“贾汪真旺”新篇章。《墨上花开》报告文学的出版,是贾汪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厚植浓绘“文明兴区”战略,高质量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和文化文艺高质量发展的优秀成果,持续擦亮了“文明兴区”的金字招牌。
贾汪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丁思英告诉记者,9月18日起,该书将在书香贾汪全民阅读2021秋季丰收读书节活动中,由全区首批400余名领读者通过不同形式领读并在全区推广。其间,全区134个村(居)将通过贾汪区新农村大喇叭进行阅读分享,让这些来自于群众的鲜活的人、事、物等再回到群众身边,通过感悟民风乡风的细微改变去领略长久影响生命的文明仪式,吸引更多群众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大潮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