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隽雅』少年 强国有我
|
||
|
◎文/徐报融媒记者 魏欣 实习生 苗蓁 图/徐报融媒记者 秦媛
能背诵《论语》《楚辞》《老子》《庄子》《诗经》及《古文观止》《史记》若干篇等古诗文10多万字,自信阳光、乐于助人,知书达礼、爱好广泛……在徐州市三十四中附小,三年级6班的陈思澄同学深受师生家长的喜爱与推崇。他在班级里每天一小时领诵国学经典,配合老师一起打造班级诗词园地、黑板报、图书角等,帮助同学们一起开展习惯养成,营造好学、互助、健康积极的班风文化。
在徐州市三十四中附小,像陈思澄这样的学生还有很多。学校建设校内开放型学习空间和校外教育实践基地,实现资源共建共享、拓展互通,为培育学生的“隽雅”品格提供多渠道、多元化、多维度的实践场境,引导儿童在体验与实践中,在潜移默化中涵育“隽雅”品格。
■家风传承+校园文化 造就孩子“隽雅”品格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清晨8点,陈思澄正带着班级里的同学一起诵读《大学》,书声琅琅,孩子们脸上都洋溢着自信和阳光。拥有着良好家风传承的陈思澄从小就爱读书、爱书法,多年来,在家人的支持鼓励下,思澄从懵懂听,到熟诵背,不断学习国学。现在,沐浴在附小弘扬传统文化经典的浓郁氛围中,他更是把这些好习惯与传承带到了班级里,影响到更多的同学。
陈思澄出生在书香世家。爷爷是一名书法家,3岁起小思澄便开始跟爷爷练字、习古文;奶奶用小音箱帮思澄“打磨耳朵”,家里时时传来小思澄跟读背诵的琅琅之声。很快,思澄便能做到背诵如朗读,不断、不错,犹如沙漏,一气呵成。汉语言文学专业出身的思澄妈妈指导和规划了思澄的学习篇目、学习计划,先易后难、循序渐进。而身为军人的思澄爸爸每次见到孩子都要考查一下他的学习成果,爸爸的表扬和肯定也成为思澄学习背诵古文的动力。
今年8岁的小思澄,能将《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大学》《中庸》等数百经典名作倒背如流,信手拈来。课余时间,思澄热爱写书法和打篮球,一年级时便获围棋业余二段,荣获了“勤奋之星”“全面发展好少年”“数学学习之星”“书法小达人”“五好学生”等称号,摘得talker show比赛二等奖等荣誉。在采访中,思澄一见记者便礼貌地打招呼,热情大方,有礼有节,纯真聪慧,让人忍不住竖起大拇指。
乐于助人是班上同学对思澄的评价,在班主任王楠老师眼中,他总是尽己所能关心、帮助身边每一个人;在家长眼中,思澄总能兼顾好学习与日常生活,懂事自谦;在外人眼中,这位温文尔雅的小朋友自信大方,表现出超越年龄的品学素质,让人感到欣慰。
■以点带面 榜样引领
形成博雅笃行的校园文化
“好学”“爱笑”“乐于助人”“脾气温和”是班级同学对小思澄的直接评价。“每次遇到事情,都是陈思澄第一时间赶来,看看老师有什么需要帮忙的,看看同学们有没有遇到困难。”谈起这位得力小助手,班主任王楠脸上始终洋溢着笑容。“班上的同学都很喜欢他。身为班级的重要纽带,他用行动影响着大家,在班里兴起宽容、合作、自律的正能量班风。”
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不仅是陈思澄,整个三十四中附小的孩子们都呈现出一种自信、乐观、“隽雅”的精神风貌,这正契合了学校一直秉持着“和完满 雅个性”的教育理念。近年来,三十四中附小一直推行“隽雅儿童品格涵养的创享行动”,旨在培养“乐阅读、善劳动、明礼仪、通才艺、知感恩、行善为”的“隽雅”少年。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教育教学实践相融通,形成了博雅笃行的校园文化。诵经典、吟诗词、唱京剧……孩子们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中成长。
“目前,我们三年级特色课程包括《论语》诵读、走进书中的名人、学校卫生我担当、小能豆家务PK、礼仪形象小使者、同学交往的学问、学会游泳、简单地演奏一种乐器、走访徐州的劳模、说说好邻居、我是校园小雷锋、垃圾分类调查等。”王楠告诉记者。
■ 三方联动 搭建平台
让每位学生都成为“隽雅少年”
“学校一直潜心探索核心素养培育的路径。目前已形成了以‘家庭、学校、社会’三方联动,开发涵养‘隽雅’儿童品格的六级进阶特色课程体系,搭建平台,在创享行动理念下,探索‘学雅行动、艺雅行动、境雅行动、行雅行动’四大行动体系,落实‘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 采访中,三十四中附小校长胡新龙告诉记者,“学校坚持将《论语》《三字经》《声律启蒙》《中国古典诗词欣赏》等优秀传统经典读物纳入班级阅读、实践活动中,开设了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班级、社团活动,围绕‘八礼四仪’开展了一系列学生实践活动。学校还成功立项了省级前瞻性项目。学生在文化中浸润,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
学校自2017年起,每年一次在徐州音乐厅举行“经典传诵”汇报、展演,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在班级特色文化建设中,学校大力推进“隽雅班级”创建,涌现出一批优秀班级,被学校授牌“五星级班级”。